•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怎么上好口语交际课 (2人在浏览)

√?我硖焓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07-08-27
帖子
123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体会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从以上的总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
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阅读教学中及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
1.明确特点,落实训练目标 口语交际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
A.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题,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你来我往,言语交锋。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B.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
C.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2.把握特征,落实训练过程
A.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 要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良好的氛围是前提。因此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例如:《有礼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课文中单一的图片生活化,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小明一天的生活。 师生分角色扮演,从早上上学时见到“张爷爷”,两人打招呼中,教师巧妙地将使用“您好!”这样的礼貌用语,渗透到表演之中。现将两人的对话列举如下: 师:“小明,你好!” 生:“张爷爷,您好!” 师:“小明主动跟我打招呼,真有礼貌!同学们,你们说,张爷爷喜欢小明吗?为什么呢?” 生:“张爷爷喜欢小明,因为他很懂礼貌。” 师:“对,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孩子,别人就会喜欢。因为,这说明他很懂礼貌。” 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同座之间互相表演,学生的表演活泼可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际的欲望增强,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既可用语言描述,也可用图画、幻灯、多媒体等来展现。如教学《小兔运南瓜》、《皮球掉进池塘了》等,既可在教室里模拟,又可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教学。
B. 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老师在课堂上营造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了大胆与人交际,从范围来说,是全员,包括每个学生;从时间来说,是全程,从形式上说,应该是听,想、说多样。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比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谈谈都爱吃些什么水果,这些水果都是怎样的?那么,首先作为学生个体,自身进行了一次对物体的概括、总结性的表述。语言系统进行第一次整合。 随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边观察桌上的水果,一边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在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发表自己的观察意见,一方面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的整合。 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当众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学生将经过两次整合后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教师还相当机智地对学生表述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暗示其他学生表述时应该注意:“把水果的样子说一说。”“它的味道怎么样?”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在学生尽情的品味了水果的美味后,还让学生与听课的老师们交流一下,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同时,因交流的对象发生改变,也为交流注入了新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很有层次性,循序渐进,效果良好。关键是教师并不拘泥于水果这一话题,而是将交流的内容进行了活化,由课内引向课外。 使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拓宽了渠道,增加了语言实现了机会,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
C.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新,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意思,新观念,新意图,新做法就可称得上是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吐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我想,这也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的一点培养。
D、要注意规范学生口头语言。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听学生说话。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方面的材料和语言材料;如以游戏为交际内容补充、搜集一些游戏方式方法材料,以讲礼貌为交际内容提示一些礼貌语言材料等;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二、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A.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释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提高能力。这一环节中,既有师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教师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B.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有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时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还要特别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C.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要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者保持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例如: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传统的教育活动,如,春游、秋游、参观革命胜地等。教师在每次活动前都和学生一起商议出如何把口语交际渗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讨论中再提出要求,学生乐于接受,能主动积极在参观访问活动中与周围的人进行口语交际,并把交际延伸到活动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中。有的是教师根据教材或者社会现象随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学完《落花生》一课,教师让学生去采访父母,采访周围的大人,看一看他们是愿意做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是愿意做石榴、苹果那样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看一看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机会。②体验活动。如:走进超市购物、到菜场买菜、网络生存活动、绿色小天使、走进演播室、安全岛上保安全等,这些体验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学会和各种人进行交际,收银员、主持人、警察、……这些体验生活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丰富空间及展示交际才华的多彩舞台。这些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