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毁掉了教育,也就毁掉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 (2人在浏览)

DBLOV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1-20
帖子
1,918
反馈评分
4
点数
61
毁掉了教育,也就毁掉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

  我不是什么权威,我说的话你可以不听,可是我却亲身体验着这所有的一切。

  自出娘胎以来,我就开始接受教育,母亲是最早的老师。母亲说,在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就在我的头顶上挂几个气球,让我不停地看,以之来开发我的智力。从咿呀学语到学诗背词,从摆指数数到树下写字,我一直是在她的教导下生活,有
时受奖,有时挨批,却每次在别人面前,都会受到怎样的赞许“你们家的孩子真聪明,会数数、还会背诗。”母亲总是含着微笑谦虚几句。后来才发现那些微不足道的知识,却成了生命中仅存的清晰回忆,因为那时很多人都见证了我的聪明。我不是弱智,而今却变成了一个傻子,呆呆的,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瞧!那不是傻五!”

  一萌,灵性的消磨

  我们是不幸得一代,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生长在农村,家里穷,学校也是破烂不堪,有老师教我们已是最大的荣幸。

  “aoe……”“1+1=2……”。也许我们的悲剧就是从这开始的。“老师,粉笔为什么是白的呀?”,“粉笔难道是黑的呀!就是白的,记住!”小朋友只好灰溜溜的退回去,不再发言。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有的现象。多少天真烂漫、稀奇古怪的想法,被一捶打死了,就像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点上了一点墨迹,也许永远也擦不掉了。无论世界上哪一种生物,在生长的时候,都有自己需要的阳光雨露,自由空间,可有时他要伸出触角的时候,却被无情地抹掉了。谢德林这样说过:“只要不把儿童关在不透空气、不见阳光的环境中,那么,纵使是贫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儿童心灵得到欢乐,受到感染”。在那个时候,大多说孩子并不知道欢乐和痛苦到底是什么,也不会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少,越来越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那个时候,唯一庆幸的就是还可以痛痛快快地玩,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割草、放羊;无论是课间游戏,还是周末下河,都记述了我们快乐足迹。那时候,想不通的问题我们可以不想也可以不问,反正只要快快乐乐的活着就好。现在想来,我们的灵性便是在那时被渐渐消磨了,一开始我们就习惯了跟老师学舌,忘记了那些看似荒谬的想法。

  同时,应试教育的法宝也在我们身上发威。虽然那时还小,可已面临着激烈地竞争――学期末的抽考。这被视为证明大家实力的好机会,父母们也会因自己的孩子被抽上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往往这些成绩都会成为各乡镇老师教学水平的展现,好与坏不只是关系到同学们的成绩而且还关系到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学校利用课本把我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有用的学问。

  美国的某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10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儿童心性纯净,该记忆的时候让他记忆,及早把涵义无穷、具有最高价值的文化经典“灌注”在孩子的心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渐渐培养其福德,开显其智慧,将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二灌,不灌不成才

  中学时代,是我们最为难忘的时代,也是备受煎熬却又无比充实的时代。老师们的“填鸭式”教学也确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就考学来说那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财富。每天排得满满的课、早晚自习,一个月一天半的假期,宿舍,餐厅,教室构成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游刃有余的活着,也说不上累还是快乐。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不敢有半点停歇,考学给了我们十足的压力。在现实中,也许只有考试、分数才为占社会绝大多数之权钱皆无寒门庶族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说,考试、分数是现实条件下相对而言最为公平、合理、有效的选择。

  这都是些真实地感受,虽然有时想想学过的东西都已还给了老师,可我还是很庆幸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专家评价,中国的中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有成果的教育。如果是说拿高分、获大奖,我们都做到了。无论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数学还是化学竞赛,我们的成绩在世界上都独占鳌头。但如果论实际能力,就另当别论。周边有不少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兄学姐,都被迫休学一年,用来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也许“灌”出来的才,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样的酸楚,高分低能已不是什么罕事。可是除了“灌”成才,中国教育还能接受什么样的方式?像韩寒、郭敬明被高校破格入取得的能有几个?

  我们的中学时代,是减负喊的最响的时候,全国上下,省市县乡都在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纷纷打出素质教育的牌子,可结果,我们的书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的更重。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不敢减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亦不敢减负。是否考上大学成了衡量一个学校、老师、学生好坏的标准。当减负变成加正的时候,我们也只有无条件的接受。

  据一项国家级调查研究课题显示,学生由于负担过重,休息时间不够,静坐时间与活动时间不成比例,形成学生心理阴影,不利于学生身心发育。35%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位居第一的症状是焦虑。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近80%的初中生感到困乏。素质教育的改革似乎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道德思想素质,才算教育的成功。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着实叫人担忧,由于社会、影视、网络等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偏向单一化,导致了他们思想中诚信、集体意识、奉献精神等不同程度地缺失,考虑问题多是从自己出发。

  那时没有办法,高考的压力存在;现在也没有办法,高考的压力也一样存在。没有能力考上北大、清华,我会怨我的努力不够,考的分数不高。可是,不可否认,中国教育存在着地强烈的地域性差异。也许找个好的出生地,我会考个好的学校,而现在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作为农村的孩子,除了“灌”,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纵使只是高分,人们也在所不惜。

  三晕,精神的落魄

  上大学,是我的梦想;上个好大学,是我的一直追求的梦想。不知是老天的眷顾还是惩罚,我顺利地上了大学,却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好大学。可最后我还是满足的接受了,因为250多万人里我也是比较幸运的一个。

  本想着进入大学,可以得到精神的升华。然而,大学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钢筋水泥林立的校园,物质的班驳取代了人文精神的绚丽。连年扩招,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本该小班上课,现在却是三个班甚至更多班一起上,讲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大文大理、学分制改革,学基础课、分院系、选专业,大学时光就这样临近结束,不知道我们为自己留下了些什么?精神空虚、上网聊天、玩游戏、漫无目的地游荡、挂科等等,不断地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而大学里相对舒适的环境和充分的自由,一直成为大学生精神落魄的理由。学生们还会动不动地搞些行为艺术,来展示自己所谓的“个性”。

  我不想说如今的大学生,在别人的眼里是怎样的一个词汇;也不想动辄就给大学生贴上一个怎样的标签。可是炒地沸沸扬扬的“大学生一夜情”、“高校惊现出租女友广告”、“大学生自杀”及“大学暴力事件”等等,似乎一夜之间我们的高校就变成了藏垢纳污、淫秽不堪之地。也难免有关媒体“铿锵直言”,历数当代大学生“七宗罪”: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性放纵,缺乏人性教育,心理不健康,世故,意志薄弱、没有进取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许这些是很少人的现象,不能指代全部,可是大学生精神的落魄决不能被人忽视。

  学习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什么?就算是被人向往的清华北大也不再有那么多精神的深度。最近一则题为《三年十八个亿!北大、清华竟然是在为美国免费培养人才》的新闻再一次揭起我国的人才流失之痛。其中资料显示“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在这些数据面前,我们不需做任何评价。

  四怒,我没有“根基”

  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的走进过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某些处事原则我们就不得而知。而在学校里那些利益之间的交易却也屡见不鲜。某同学为了当上学生会某职可以直接向辅导员送钱、送首饰;评优、评奖“熟人”优先,有的甚至入党也需要打点。对于大多数同学,是没有物质基础和人缘“根基”的,因此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拓自己的路,虽然有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想要得结果,甚至会遍体鳞伤。

  临近毕业,同学们考研、考公务员已成为必然的选择。老师会教导我们,好好学英语,只有它才是我们考研过关的法宝。对于我们这些贫苦之士,是没有办法找到根基的,专业课也许有的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搞到,但英语就不会那么容易。对于考公务员,我们更不用怎么奢望。税、法、海关等等比较的单位,早被某某局长的公子,某某处长的外甥订下了,那还有其他人的份。常常想如果我有一个有钱有权的老子,我是没有必要担心就业的,到时候都会有优秀的工作来找我。

  如果这些都归咎于中国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影响,那么那些学术上的弄虚作假、摘抄剽窃,是不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古训云:言必信,行必果。可是在现在的教育里,诚信教育、爱国教育似乎已成为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影响,研究生教育不断被泛化,数量不断地增加,质量却不断地下滑。找个地方,拉些关系发表几篇论文,就拿到了所谓的文凭,这样培养出的研究生是不是存在“欠火候”的问题?“不够格”或者“不合格”的研究生越多,损失和影响也就越坏。人们时常说到“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同样教育的产业化在某些方面也变成了教育“利益化”。

  教育精神的缺失和扭曲,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多方面的。严重一点说,教育是“千秋大业”,毁掉了教育,也就毁掉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不管怎样,我依旧傻傻地在世上活着,依旧傻傻地做事,虽然我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也不知道我会走一条怎样的路。可是,我还是庆幸有这样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希望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更科学。
 
详细看过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