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象
小学一年级
- 注册
- 2010-05-07
- 帖子
- 112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0
中国十八大之后的未来三十年是一个“大立”的时代,亟待“三个重建”:1、秩序重建;2、道德重建;3、生态重建。
一、秩序重建
中国前三十年“大破”,后三十年“大立”。中国从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到2015年的三十多年,是“大破”的年代,经济上破掉了计划经济,政治上破掉了思想禁锢。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只讲目的不论手段,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通,为了GDP,不择一切手段。所以在官场上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不管这个官员水平高不高,也不管他个人的操守如何,只要他能抓经济就行。从省到市到县出现许多公司化的运作,一些书记行使董事长一样的职权,许多市长干的是总经理一样的工作,一开会谈的就是经济,很多地方都是全员招商。经济上粗放式发展,表面上可以说是“打鸡血的风流”,看上去很美。
中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相信“人情大于王法”、“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这三十年甚至有一种潜规则在江湖上传得很广,叫做“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通过打虎拍蝇、刮骨疗伤、全面深化改革开始整治社会毒瘤与潜规则,重建国家规则和秩序。
二、道德重建
道德重建,也就是文化重建。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中国过去三十年,很多优秀的东西都丢掉了,道德、操守、文化、诚信,它使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经济动物,一切都是钱为大。
从中国十八大开始,中国最重要的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四个全面建设,中国国家、中国企业、中国公民才有诚信与“信用”。
中国需要文化重建,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开始反哺民间。
道德重建有着长期性,在中国它不仅要接受来自一些传统思维的挑战,还要接受市场主义不断发展但规制不力带来的“道德真空”及腐败行为等带来的道德挑战。
三、生态重建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逃不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生态;第二是破坏生态;第三阶段是生态重建。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发展中对环境的忽视,酿成了教训惨痛的环境公害事件。灾难之后,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治理污染问题,同时也将重污染企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完成“先污染后治理”的艰难历程。
在总结发达国家的教训之后,锁国之下的中国仍认为环境公害只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技术、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后,我们不得不依赖资源优势,发挥环境容量优势,建立起“世界工厂”。
于是,一边厢不断重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一边厢优先提拔重发展轻治理的官员。有分析显示,我国地级市的党政一把手升职的概率会随任内GDP增速而显著提高,而环境治理投资则会影响他们的升迁。面对先污染,地方环保官员要么因坚持而倒下,要么选择隐忍甚至弃守。国人则在一切向钱看的同时,一面在公民环境意识调查中表现出“多快好省”的想象,过高估计为环保放弃经济发展的意志,客观上助推了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对多年被跨越发展神话误导的公众,则应通过科学的普及、平等的沟通,使公众了解发展与环保的辩证关系。不因发展绑架环境,亦不因环境拒绝发展,以利益补偿和日常监管参与机制避免刚性发展和刚性环保要求之间的激烈冲突。
“三个重建”之中,道德重建是根本。道德重建,首先要不断积极推进各项有魄力的改革,理顺市场与完善法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立与之相符的契约文化,减少投机;各种制度理顺之后,民众参与不可或缺,如以保障他们的权利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美好社会中来,减少物质主义的侵蚀,自觉提高道德水准,并身体力行地教育下一代。
官员有德,方能善待权力、服务百姓,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理性、负责的社会道德环境。反之不仅影响着中国GCD和中国政府的形象,而且直接败坏中国社会风气。可以说,中国社会道德的重建必须从中国的官德抓起。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方能实现“三个重建”。
一、秩序重建
中国前三十年“大破”,后三十年“大立”。中国从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到2015年的三十多年,是“大破”的年代,经济上破掉了计划经济,政治上破掉了思想禁锢。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只讲目的不论手段,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国家鼓励的是敢冲、敢想、敢变通,为了GDP,不择一切手段。所以在官场上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不管这个官员水平高不高,也不管他个人的操守如何,只要他能抓经济就行。从省到市到县出现许多公司化的运作,一些书记行使董事长一样的职权,许多市长干的是总经理一样的工作,一开会谈的就是经济,很多地方都是全员招商。经济上粗放式发展,表面上可以说是“打鸡血的风流”,看上去很美。
中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相信“人情大于王法”、“法不责众”。“一俊遮百丑”、“灵活变通”,这些惯性思维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很多投机者都成了高官或富翁。这三十年甚至有一种潜规则在江湖上传得很广,叫做“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如今,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行不通,“大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立”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通过打虎拍蝇、刮骨疗伤、全面深化改革开始整治社会毒瘤与潜规则,重建国家规则和秩序。
二、道德重建
道德重建,也就是文化重建。中国几千年出现的问题,要想找到长治久安的道路,既要向西方学习,更要去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中国过去三十年,很多优秀的东西都丢掉了,道德、操守、文化、诚信,它使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经济动物,一切都是钱为大。
从中国十八大开始,中国最重要的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四个全面建设,中国国家、中国企业、中国公民才有诚信与“信用”。
中国需要文化重建,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开始反哺民间。
道德重建有着长期性,在中国它不仅要接受来自一些传统思维的挑战,还要接受市场主义不断发展但规制不力带来的“道德真空”及腐败行为等带来的道德挑战。
三、生态重建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逃不过三个阶段:第一是原始生态;第二是破坏生态;第三阶段是生态重建。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发展中对环境的忽视,酿成了教训惨痛的环境公害事件。灾难之后,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治理污染问题,同时也将重污染企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完成“先污染后治理”的艰难历程。
在总结发达国家的教训之后,锁国之下的中国仍认为环境公害只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技术、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后,我们不得不依赖资源优势,发挥环境容量优势,建立起“世界工厂”。
于是,一边厢不断重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一边厢优先提拔重发展轻治理的官员。有分析显示,我国地级市的党政一把手升职的概率会随任内GDP增速而显著提高,而环境治理投资则会影响他们的升迁。面对先污染,地方环保官员要么因坚持而倒下,要么选择隐忍甚至弃守。国人则在一切向钱看的同时,一面在公民环境意识调查中表现出“多快好省”的想象,过高估计为环保放弃经济发展的意志,客观上助推了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
对多年被跨越发展神话误导的公众,则应通过科学的普及、平等的沟通,使公众了解发展与环保的辩证关系。不因发展绑架环境,亦不因环境拒绝发展,以利益补偿和日常监管参与机制避免刚性发展和刚性环保要求之间的激烈冲突。
“三个重建”之中,道德重建是根本。道德重建,首先要不断积极推进各项有魄力的改革,理顺市场与完善法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立与之相符的契约文化,减少投机;各种制度理顺之后,民众参与不可或缺,如以保障他们的权利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美好社会中来,减少物质主义的侵蚀,自觉提高道德水准,并身体力行地教育下一代。
官员有德,方能善待权力、服务百姓,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理性、负责的社会道德环境。反之不仅影响着中国GCD和中国政府的形象,而且直接败坏中国社会风气。可以说,中国社会道德的重建必须从中国的官德抓起。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方能实现“三个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