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一只像小猫的小小猪!
- 注册
- 2005-04-01
- 帖子
- 4,051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61
- 年龄
- 37
茂港一中
----------------------
[attachmentid=52011]
一、学校概况
茂港区第一中学(原电白十三中、南海中学、开发区一中),创建于1959年,她象一颗新星,闪烁在南海半岛上。这里三面环海,就近有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国第一滩和虎头山,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59400平方米,标准课室50间,各种功能室、实验室40间,有一个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标准足球场,5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排球场,15张乒乓球台。校园三区分立分明,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全,环境优越。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228人;领导班子成员4人,教职员工182人,专任教师178人。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以上110人,大学专科58人,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73人。中共党员61人。
自二000年茂港建区,我校被确定为区重点中学以来,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得未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坚持改革、实验和创新,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初中升学率、全校学科成绩全区第一,高考上线率15%,以后每年都有稳步的提高。近三年,学校荣获集体荣誉22项,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励378人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去年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名副其实的区一级名校。
二、办学的主要特色和经验。
学校创办以来,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致力于管理和科研,精心创设校园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管理,科研兴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乃学校兴校之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内外结合之路,“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理论学习、岗位练兵、专家引导,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实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通过推动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高老师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收效显著。
1、更新确立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为了使理念有效地指导实践,必须使老师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此,我校聘请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广东教育学院熊焰教授为教研教改顾问,定期到我校讲学和指导课堂教学,指导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在刘良华博士、熊焰教授的指导下,在全校掀起“反思性教学”的校本课程研究,全校撰写论文200多篇,实验课例100多宗,编撰《一中论文精粹》、《一中教师教学实例故事会编》。
2、组织教师到外面实地参观、考察。2001年组织了教师参观华南师大附中、海滨区十三中等中学;2002年组织教师到湖北黄岗中学,湖北大学参观学习;派出四组小分队到云南、广州、上海、海南、北京等地考察取经。2003年组织毕业班教师到北京进行考察取经。回校后,他们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撰写教育报告十宗,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有效地指导我校教育发展。我校是茂港区的实验研究基地,是教科研技术窗口,在茂港区起着示范性的作用。
3、自我培养,整合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1)由教研室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教育培训,使教师既有新观念,又有新技术。目前,我校70%教师能进行多媒体制作及教学,50%教师能开发CAI课件。
(2)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办优质学校。学校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更需要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出类拔萃的名师等教育精英的鼎力支撑。他们是教育人力资源的稀缺资源。近年来,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读本、读研,以及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名师、学科带头人。2002年评选学校名师10人,学科带头人10名,教坛新秀30人。
(3)重视新教师的培养,缩短其成熟期。凡是新教师,首先进行教学大纲、课堂设计、班主任工作等岗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新老教师结对子,并给新教师压担子。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并送出去进行短期培训,从经济、时间上提供保障,学校成了人才的沃土。每年都有教坛新秀涌现。
(二)加强德育建设,以德育为内核,推动学校发展上一新台阶。
德育乃学校立校之本,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我校通过加强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1、构建德育体系,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全校德育工作由一名副校长主抓,政教处全面组织实施,团委、学生会通力配合,各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科任教师责任到班、家长紧密配合,同时各年级各班又有各自的子系统。使德育工作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常抓不懈。
2、加强德育研究,拓宽德育途径,探索德育新形式。2002年成立了德育研究中心,设立校长信箱,级组信箱,学校德育意见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心灵驿站,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德育工作标本兼治,收到异曲同工之妙。目前,以“初二现象”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正在深入地开展。
3、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一中形象工程”建设,树立一中全新形象。坚持不懈的抓校纪校风建设,定期实行“无迟到周”活动,全校师生星期一统一穿校服上课,初一、高一新生入学进行军训教育,进行学校校纪、校风教育,依据实际需要进行校内课堂大讨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形成一中独特的校园教育氛围。
4、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网络。聘请司法机关人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培训班,定期收集家长意见,社会意见,建立意见良性循环机制,选举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教代会,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教育的三结合网络。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实行班主任工作管理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制订执行《学生操行量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实行“一访一磋一调一报”措施,让管理出实效。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实行分级管理机构,班为基本单位。实行学生自我管理。(1)班内日常事务由班委决策管理。(2)成立年级学生会、团支部,对年级的纪律,责任进行管理。由级学生会、团支部,结合班委对学生操行、思想道德情况进行监督评定,执行学校制订的《一中学生操行量分制度》。多年来我校德育考核年年达标,违法犯罪率年年为零,是市安全事故为零学校,德育先进学校,茂港德育楷模单位。通过德育建设,我校在茂港区人民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获得市、区领导和群众高度的评价。
(三)“科技兴校”,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互动、整合的新模式。
互联网在社会不断兴起,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我校带来的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1、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手段互动,整合作为教科研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努力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2002年,我校正式全面启动多媒体平台教学、网络教学,通过上岗培训,要求每位老师参与校本行动研究,都能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设计CAI课件,每学期写教科研论文。2003年10月向全区兄弟学校进行开放周公开教学,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把成功经验向全区学校推广。
2、实行“英汉”双语实验教学,创办英语特色及体育特色学校。以英语特色为先导,开展《快乐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一方面认真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手段整合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在开放和愉快环境下强化英语训练的有效途径,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是构建多媒体交际任务型课堂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借助多媒体先进技术和手段,创设情境,打破时间界限,摆脱教材的束缚,将教材知识变为交际语言,通过师生参与课文角色的转换,交流互动进行“快乐”教学,二是构建英语课外学用模式,这就是把英语教学向课堂外全方位伸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英语夏令营”、 “校园英语角”、“英语报”、“英语广播”、“英文作文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等加强学生学英语的实效性。这些活动,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设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已形成“英汉”双语教学,快乐英语的特色,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市区奖40 项。除英语特色外,我校还进行了音、体、美特色教学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参加全国书法绘画比赛,获教育部颁发一等奖7项,还有多项省市级奖励。
3、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为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领导、教师到位,时间、经费落实。制订教科研制度,包括课题申报,每周教科研活动,实验研究、评选等制度。以制度形式将教科研工作制度化。配置足够的教学设备设施。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备教学电脑,每学期进行评优,表彰先进,每年根据学校经济状况,投入学校经费的25%作为教研经费,为学校教科研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大大提高我校的管理、教学水平,进一步使我校站在茂港区教育最前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全面推行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课是学校三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我校活动课的充分开展,在激发学生替能、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精神文明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开展群体社团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我校在学生会、团委会的倡导下成立了南海潮文学社、象棋协会、英语协会、社会实践社和各学科兴趣小组。学生自主管理,自立章程及自订规定、制度,自主组织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艺术节、校运会,参加人员(包括教师在内)达3000多人。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进行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个大小节日,我校都举行相应的文化活动,利用节日、纪念日特有的意义和气氛,开展寓意深长,情感浓厚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间、师生间、家庭间的友情、亲情,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情感。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2002年8月茂港区举行世界女子沙滩排球赛,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区组委会活力,组织宣传、翻译服务,协助比赛,使球赛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拉拉队的口号声、校旗通过电视画面,传播到世界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解决社会问题;组织实地参观,进行社会实践研究。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学雷锋做好事,定期为区五保老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组织学雷锋活动,如三月为学雷锋月、植树绿化月等。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增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道德素质。
4、开展科技及文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学生科技节,有小科技作品展,计算机技能大赛,美术作品大赛展,报纸设计大赛,文学创作大赛,书法美术创作赛等;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校运会,活跃了校园气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五)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勤政廉政,学校成绩显著。
学校的治理,关键在领导核心,这个核心的决策是校长。在校长率领下的领导班子是火车头,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核心驱动力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1、我校校长素质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凝聚力。他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名校长培训对象,是市六届政协委员,2003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
2、在校长的领导下,加强班子建设,调配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破格提拔任用有能力的教师,依据每位领导的特长,进行岗位配置,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的才能;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在科学楼一楼专设校务公开栏,培养严格自律、清廉、公正、民主的作风,勤政务实,人人争做奋斗在第一线的排头兵。
3、提高班子的教科研素养,使人人懂电脑,用电脑,实行电脑管理;每学期听课、评课30多节;公开课、实验课、研究课、探索课、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带头参与校本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领导班子始终站在教改潮头。三年来,通过改组、培训,班子成员已培养成研究型、领导型的人才,成为一流的教育教学好手、冲锋陷阵的将帅之才。
4、健全教代会、学校工会组织,加强教师、家长监督学校。我校充分实行民主管理,把学校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我校,班子集体,已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
5、学校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由女工领导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学校计生工作两年来,在区检查评比中,均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通过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我校现已建成有50个教学班,170多名较为精干的教师队伍,中等规模的完全中学。教学设备、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教育教学效果好,校风校纪优良,是茂港区的窗口学校,为茂港区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近期发展目标
1、 强化特色建设,突出素质管理,力争在2005年进入省一级学校;
2、 在现校园外征地120亩,建设高中新校区,力争三年内把学校扩大到75个班(初中30班,高中45班),建成“航母”式学校;
3、 与北京、上海或广州市名校网上联营,使这所南海岸边上的学校与教育信息中枢连体,使我校文化不断丰富,观念不断更新,特色不断突出,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4、 坚持科研兴校,建设科研强校,培养大批名师,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
[attachmentid=52011]
一、学校概况
茂港区第一中学(原电白十三中、南海中学、开发区一中),创建于1959年,她象一颗新星,闪烁在南海半岛上。这里三面环海,就近有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国第一滩和虎头山,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59400平方米,标准课室50间,各种功能室、实验室40间,有一个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标准足球场,5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排球场,15张乒乓球台。校园三区分立分明,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全,环境优越。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228人;领导班子成员4人,教职员工182人,专任教师178人。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以上110人,大学专科58人,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73人。中共党员61人。
自二000年茂港建区,我校被确定为区重点中学以来,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得未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坚持改革、实验和创新,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初中升学率、全校学科成绩全区第一,高考上线率15%,以后每年都有稳步的提高。近三年,学校荣获集体荣誉22项,师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励378人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去年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名副其实的区一级名校。
二、办学的主要特色和经验。
学校创办以来,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致力于管理和科研,精心创设校园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管理,科研兴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乃学校兴校之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校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内外结合之路,“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理论学习、岗位练兵、专家引导,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实科研基础的教师队伍,通过推动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提高老师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收效显著。
1、更新确立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为了使理念有效地指导实践,必须使老师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此,我校聘请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广东教育学院熊焰教授为教研教改顾问,定期到我校讲学和指导课堂教学,指导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在刘良华博士、熊焰教授的指导下,在全校掀起“反思性教学”的校本课程研究,全校撰写论文200多篇,实验课例100多宗,编撰《一中论文精粹》、《一中教师教学实例故事会编》。
2、组织教师到外面实地参观、考察。2001年组织了教师参观华南师大附中、海滨区十三中等中学;2002年组织教师到湖北黄岗中学,湖北大学参观学习;派出四组小分队到云南、广州、上海、海南、北京等地考察取经。2003年组织毕业班教师到北京进行考察取经。回校后,他们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撰写教育报告十宗,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有效地指导我校教育发展。我校是茂港区的实验研究基地,是教科研技术窗口,在茂港区起着示范性的作用。
3、自我培养,整合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1)由教研室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教育培训,使教师既有新观念,又有新技术。目前,我校70%教师能进行多媒体制作及教学,50%教师能开发CAI课件。
(2)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办优质学校。学校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更需要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出类拔萃的名师等教育精英的鼎力支撑。他们是教育人力资源的稀缺资源。近年来,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读本、读研,以及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名师、学科带头人。2002年评选学校名师10人,学科带头人10名,教坛新秀30人。
(3)重视新教师的培养,缩短其成熟期。凡是新教师,首先进行教学大纲、课堂设计、班主任工作等岗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新老教师结对子,并给新教师压担子。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并送出去进行短期培训,从经济、时间上提供保障,学校成了人才的沃土。每年都有教坛新秀涌现。
(二)加强德育建设,以德育为内核,推动学校发展上一新台阶。
德育乃学校立校之本,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我校通过加强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1、构建德育体系,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全校德育工作由一名副校长主抓,政教处全面组织实施,团委、学生会通力配合,各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科任教师责任到班、家长紧密配合,同时各年级各班又有各自的子系统。使德育工作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常抓不懈。
2、加强德育研究,拓宽德育途径,探索德育新形式。2002年成立了德育研究中心,设立校长信箱,级组信箱,学校德育意见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心灵驿站,定期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德育工作标本兼治,收到异曲同工之妙。目前,以“初二现象”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正在深入地开展。
3、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一中形象工程”建设,树立一中全新形象。坚持不懈的抓校纪校风建设,定期实行“无迟到周”活动,全校师生星期一统一穿校服上课,初一、高一新生入学进行军训教育,进行学校校纪、校风教育,依据实际需要进行校内课堂大讨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形成一中独特的校园教育氛围。
4、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网络。聘请司法机关人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培训班,定期收集家长意见,社会意见,建立意见良性循环机制,选举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教代会,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教育的三结合网络。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实行班主任工作管理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制订执行《学生操行量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实行“一访一磋一调一报”措施,让管理出实效。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实行分级管理机构,班为基本单位。实行学生自我管理。(1)班内日常事务由班委决策管理。(2)成立年级学生会、团支部,对年级的纪律,责任进行管理。由级学生会、团支部,结合班委对学生操行、思想道德情况进行监督评定,执行学校制订的《一中学生操行量分制度》。多年来我校德育考核年年达标,违法犯罪率年年为零,是市安全事故为零学校,德育先进学校,茂港德育楷模单位。通过德育建设,我校在茂港区人民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获得市、区领导和群众高度的评价。
(三)“科技兴校”,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互动、整合的新模式。
互联网在社会不断兴起,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我校带来的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1、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手段互动,整合作为教科研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努力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2002年,我校正式全面启动多媒体平台教学、网络教学,通过上岗培训,要求每位老师参与校本行动研究,都能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设计CAI课件,每学期写教科研论文。2003年10月向全区兄弟学校进行开放周公开教学,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把成功经验向全区学校推广。
2、实行“英汉”双语实验教学,创办英语特色及体育特色学校。以英语特色为先导,开展《快乐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一方面认真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学科教学与先进技术手段整合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指导在开放和愉快环境下强化英语训练的有效途径,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是构建多媒体交际任务型课堂目标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借助多媒体先进技术和手段,创设情境,打破时间界限,摆脱教材的束缚,将教材知识变为交际语言,通过师生参与课文角色的转换,交流互动进行“快乐”教学,二是构建英语课外学用模式,这就是把英语教学向课堂外全方位伸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英语夏令营”、 “校园英语角”、“英语报”、“英语广播”、“英文作文比赛”、“英语朗诵比赛”等加强学生学英语的实效性。这些活动,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设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校已形成“英汉”双语教学,快乐英语的特色,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市区奖40 项。除英语特色外,我校还进行了音、体、美特色教学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参加全国书法绘画比赛,获教育部颁发一等奖7项,还有多项省市级奖励。
3、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为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领导、教师到位,时间、经费落实。制订教科研制度,包括课题申报,每周教科研活动,实验研究、评选等制度。以制度形式将教科研工作制度化。配置足够的教学设备设施。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备教学电脑,每学期进行评优,表彰先进,每年根据学校经济状况,投入学校经费的25%作为教研经费,为学校教科研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大大提高我校的管理、教学水平,进一步使我校站在茂港区教育最前列。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全面推行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课是学校三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我校活动课的充分开展,在激发学生替能、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精神文明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开展群体社团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我校在学生会、团委会的倡导下成立了南海潮文学社、象棋协会、英语协会、社会实践社和各学科兴趣小组。学生自主管理,自立章程及自订规定、制度,自主组织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艺术节、校运会,参加人员(包括教师在内)达3000多人。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进行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个大小节日,我校都举行相应的文化活动,利用节日、纪念日特有的意义和气氛,开展寓意深长,情感浓厚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间、师生间、家庭间的友情、亲情,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情感。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阅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2002年8月茂港区举行世界女子沙滩排球赛,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区组委会活力,组织宣传、翻译服务,协助比赛,使球赛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拉拉队的口号声、校旗通过电视画面,传播到世界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解决社会问题;组织实地参观,进行社会实践研究。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学雷锋做好事,定期为区五保老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组织学雷锋活动,如三月为学雷锋月、植树绿化月等。通过社会实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增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道德素质。
4、开展科技及文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学生科技节,有小科技作品展,计算机技能大赛,美术作品大赛展,报纸设计大赛,文学创作大赛,书法美术创作赛等;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校运会,活跃了校园气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五)加强领导队伍建设,勤政廉政,学校成绩显著。
学校的治理,关键在领导核心,这个核心的决策是校长。在校长率领下的领导班子是火车头,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核心驱动力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1、我校校长素质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凝聚力。他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名校长培训对象,是市六届政协委员,2003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
2、在校长的领导下,加强班子建设,调配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破格提拔任用有能力的教师,依据每位领导的特长,进行岗位配置,充分发挥每位领导的才能;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在科学楼一楼专设校务公开栏,培养严格自律、清廉、公正、民主的作风,勤政务实,人人争做奋斗在第一线的排头兵。
3、提高班子的教科研素养,使人人懂电脑,用电脑,实行电脑管理;每学期听课、评课30多节;公开课、实验课、研究课、探索课、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带头参与校本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领导班子始终站在教改潮头。三年来,通过改组、培训,班子成员已培养成研究型、领导型的人才,成为一流的教育教学好手、冲锋陷阵的将帅之才。
4、健全教代会、学校工会组织,加强教师、家长监督学校。我校充分实行民主管理,把学校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我校,班子集体,已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
5、学校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由女工领导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学校计生工作两年来,在区检查评比中,均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通过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我校现已建成有50个教学班,170多名较为精干的教师队伍,中等规模的完全中学。教学设备、设施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教育教学效果好,校风校纪优良,是茂港区的窗口学校,为茂港区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近期发展目标
1、 强化特色建设,突出素质管理,力争在2005年进入省一级学校;
2、 在现校园外征地120亩,建设高中新校区,力争三年内把学校扩大到75个班(初中30班,高中45班),建成“航母”式学校;
3、 与北京、上海或广州市名校网上联营,使这所南海岸边上的学校与教育信息中枢连体,使我校文化不断丰富,观念不断更新,特色不断突出,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4、 坚持科研兴校,建设科研强校,培养大批名师,造就大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