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姓何氏的老乡请进来看看 (1人在浏览)

何家大少

学前班
注册
2006-06-16
帖子
69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世界何氏网即将推出《何氏二千年》一书

  [日期:2006-05-10] 来源:世界何氏网 http://www.sjhsw.com


  为迎接“世界何氏盛会”――第十二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中国福州市召开,并向大会献礼,世界何氏网编著了《何氏二千年》一书。

  《何氏二千年》全书共十六章,约68万字,1/16开本,争取6月出书。

  本书的特点是:①具有收藏价值。本书由源流篇、文化篇、人物篇、联谊篇四个部分组成,资料丰富,内容精彩,是一部“何氏小百科”;②可读性强。本书强简明扼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不搞繁琐的旁征博引,尽量少出现文言文;③贴近时代。本书重视古代名人,更突出现代人物;不忘故去之人物,更着墨于当代英才;④贴近宗亲会实际。本书记录宗亲会的历史和人物,为后代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世界何氏大联谊资料;⑤开本适中,价格适宜。

  希望了解、订购,或作资料补充的何氏宗亲,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何琴13807580547
  传真:0898-65343070 资料传输:世界何氏网hscb@sjhsw.com ;补充资料截止:2006/5/30


  世界何氏网
  2006年5月7日


  附:《何氏二千年》目录(简)

  前 言

  第一章 何氏概述

  一、历史:二千二百多年/ 二、分布:南方多北方少/ 三、人口:海内外二千万/ 四、排列:百家姓排十八/ 五、发祥:何氏根在庐江/ 六、族群:何氏人才济济/ 七、联谊:世界何氏大会/

  源流篇

  第二章 何氏源流史话

  一、何氏源流概说

  溯源:姬周韩何一脉亲/ 得姓:韩姓音讹衍为何/ 始祖:众说纷纭话始祖 / 郡望:三大郡望首庐江/ 迁徙:何氏孔雀东南飞/ 衍派:枝繁叶茂播五洲/ 联宗:何韩蓝麦江黎情/ 图表:庐江何氏世系图/

  二、各地何氏源流参考

  安徽何氏 河南何氏 江苏何氏 上海何氏 浙江何氏 福建何氏 江西何氏 广东何氏 海南何氏 广西何氏 湖南何氏 湖北何氏 川渝何氏 云南何氏 贵州何氏 陕西何氏 山西何氏 青海何氏 甘肃何氏 宁夏何氏 内蒙何氏 山东何氏 河北何氏 东北何氏 台湾何氏

  第三章 何氏家谱概览

  一、说谱:何氏家谱面面观/ 二、列谱:何氏家谱目录表/ 三、描谱:何氏谱序话族史 / 四、读谱:家谱内容管中窥/ 五、字辈:天下何氏字派多/

  第四章 何氏名胜古迹

  一、祠堂:何氏宗祠千年盛

  庐江堂 郭洞何氏宗祠 黄桥何氏宗祠 留耕堂 龙泉何氏宗祠 绍兴何氏宗祠 龙田何氏宗祠 本潮何公祠 舜举何公祠 沔坊何氏宗祠 烟桥何氏大宗祠 均安何氏大宗祠 灵石何氏宗祠 桓松何氏宗祠 乐从何氏大宗祠 石湾何氏世祠 沐峰何氏宗祠 沙冈何氏祖祠 官浔何氏追远堂 东莞何氏大宗祠 广州庐江何家祠 何忠诚公祠 何瑭纪念馆 小芝何氏宗祠 黄礁何氏祠堂 仆射何家祠 何仙姑家庙 沙陇村何仙姑庙 忻城遂意何氏宗祠 南雄珠玑巷何氏大宗祠 廉江安铺何氏大宗祠 温州苍南何氏宗祠 苍梧县何氏英光公祠 儋州灵春何氏宗祠 雷州瑚村何氏祖祠 淳安文昌何氏宗祠 中山龙舟庙 嘉禾何氏宗祠 何家冲何家祠 华星村何氏祠堂 岑溪金康何氏宗祠 海南文昌何氏宗祠

  二、故园:名园故居亦胜景

  千年古园:凝香园 寄啸山庄:何园 何莲舫家园:壶园 小园极致:网师园 冀南名庄园:何家大院 山西祁县:何家大院 何香凝故居 何应钦兴义故居 何克希故居 何叔衡故居 何玉成故居 何文庆故居 何天炯故居

  三、遗迹:何氏先人留踪迹

  何氏太祖公墓遗址 何氏门台 何氏三高亭 镜山书院 何氏尚书坊 何士英与《兰亭》 同安何氏贞节坊 新宁三渡水牌坊 漳浦何氏贞节坊 何氏之贞节牌坊 何先德与安澜桥 何绍正重筑池州城 何愚江与灞陵桥 何澹与通济堰 四川何家坝遗址 何氏大宗祠金字牌匾 上海泰安桥(何家桥) 何氏百岁坊 大夫家庙 古宅甘棠第 仙公山九仙遗迹 于山九仙遗迹 清代台湾人何希梁题诗鼓山 走马埭传奇 何仙姑家庙三谜 何家井 卢宅地名小考

  四、碑墓:碑刻古墓见历史

  何腾蛟墓 苏州何山 何源墓 何维柏墓 何氏父子墓 姑嫂坟 福建漳浦湖西乡下梧村明墓 何进滔德政碑 何弘敬墓志铭 升平人瑞坊 何八公墓 金门何氏开基始祖墓 青叟村元朝古墓

  五、发现:吹尽黄沙始见金

  四川兴文发现k人后裔 江苏镇江发现何香凝珍贵墨宝

  江苏江阴发现西域何国人僧伽的舍利 德化发现瓷圣何朝宗真品

  四川雅安发现汉代摩崖石刻何君阁道碑 扬州何园发现150年前容像

  何氏妇人血泪家书珍藏60年 江西左布政使何应瑞日记被发现

  宁海发现何氏祖树红豆杉王 广东高州发现四百高龄的毒药树

  湖北望江发现扬州何园主人何芷s族谱 道县何氏宗祠内发现红军墙

  何少春领衔为庚子首义死难者立冢 丹灶发现明朝进士何氏兄弟尊师牌坊石碑

  明万历年间琼州大地震何氏有幸存者 何家坝何氏收藏的钦赐牌匾

  泰山岱庙发现何鉴诗碑

  文化篇

  第五章 何氏民俗文化

  一、何氏民风习俗

  大年初一吃素/ 大年初一吃年糕/ 甘蔗压岁/ 迎接财神/ 生蒜拜年/ 枧陈村:陈何不对亲/ 双坑何氏迎神集福/ 龙塘何氏三月三烧花炮/ 盐田何姓人好种樟树/ 峡山何家不兴上演《万花楼》/ 广昌何揭两姓不通婚/ 锦坪村:何与张不通婚/ 薛家湾村何姓人算卦为业/ 赣南何姓客家人的门榜风俗/ 淳安县文昌村何氏舞龙灯/ 孤家子村何姓人阖族叩拜老影/ 点灯寨何姓人过“祖宗节”/ 炮期/ 不过端午节/ 怀集县何屋村民俗/

  二、何氏特色民居

  深圳元勋旧址/ 阳山何氏民居/ 岭南何氏民居/ 郭洞村360岁的新屋里/ 闽东古镇斜滩镇何家巷/ 大学士府何氏里/ 清代何氏客家围屋/ 宝镜村古民居/ 东关寨/ 南宁何氏民居/ 茂盛世居/ 何氏古屋/ 何氏大宅/ 西坌何家院落/ 海口市关厂村何家大院/ 番禺沙湾安宁西街古民居/ 富川福溪瑶寨古村何氏古屋/ 绍兴峡山何景星宅/

  三、何氏工艺绝活

  何尊/ 德化何朝宗观音/ 何仲云的瓷刻艺术/ 何氏北宋官瓷研究中心/ 成都何氏云雕/ 何六一的六六大顺壶/ 何华一的微雕笔筒/ 何福礼重现倦勤斋/ 何道洪的紫砂陶艺/ 何鄂的雕塑/ 何炳钦的陶艺/ 何惠珍的刺绣香包/ 何德高硬笔手抄四大名著/ 何柳堂身怀美食绝技/ 何书成家族的变脸绝技/ 何生才家传洗小孩绝技/ 何氏绳镖/ 纸扑艺人何洁桦/ 广东阳江何全利菜刀/ 奇人何成法/ 潮汕嵌瓷工艺大师何翔云/ 面塑大师何晓铮/ 紫砂大师何挺初/ 江南灯王何克明/ 何氏提琴/ 青年雕刻家何世良/ 何扇子:川北竹工艺一绝/ 何世平皮影技艺高超/ 何楚江三寸烟柳展绝活/

  四、何氏收藏名家

  五、何氏老字号

  广州何济公制药/ 佛山盲公饼/ 茶庄何同泰/ 周村乐善堂/ 厦门回春药店/ 酱园何公盛/ 成兴昌茶P/

  第六章 何氏族训家规

  何氏家规/ 何氏家训/ 何氏家训十二则/ 何瑭约训十四条/ 岳池何氏家训/ 泰兴何氏家范十则/ 广西岑溪何氏族训族规/

  第七章 何氏楹联诗词

  一、何氏楹联集锦

  (一)何氏宗祠联

  何氏宗祠门楣题辞/ 何氏宗祠四言联/ 何氏宗祠五言联/ 何氏宗祠七言联/ 何氏宗祠七言以上联/

  何氏其他楹联/

  (二)何氏奇联妙对

  潘何妙对/ 孔何妙对/ 何淡如妙对/

  二、历代何氏诗词选

  何 晏诗一首 何 劭诗二首 何承天诗二首 何 逊诗三首 何思澄诗一首

  何 楫诗一首 何 偃诗一首 何光远诗二首 何频瑜诗一首 何仲宣诗一首

  何希尧词一首 何元上诗一首 何 兆诗一首 何令修词一首 何光大词一首

  何作善词一首 何梦桂词二首 何 澹词二首 何大圭词三首 何 籀词一首

  何师心词一首 何得之词一首 何蓑衣道人词 何万选诗二首 何 粟词二首

  何守谦词一首 何景福词一首 何可视词二首 何继高词一首 何景明诗二首

  何白诗词三首 何海晏诗二首 何 伊诗一首 何 稽诗一首 何九洲诗二首

  何一葵诗一首 何士琦诗四首 何蔚文诗一首 何绍基诗二首 何明礼诗一首

  何佩玉诗一首 何绍禹诗一首 何嘉祥诗一首

  三、现代何氏诗词选

  何长工词一首 何 鲁诗三首 何绍林词一首 何伯雄诗一首 何普丰诗一首

  何礼泉诗一首 何沛雄诗四首 何世尧诗一束 何绍基诗一首 何乃文诗二首

  何幼惠诗词选 何叔惠诗词选 何耀光诗八首 何竹平诗四首 何魁吾词三首

  何 文诗一首 何 刚诗三首 何 波诗二首 何士荧词三首 何小竹诗一首

  何雅雯诗一首 何中俊诗一首 何文胜词二首 何永沂诗三首 何德新散文诗

  四、历届世界何氏大会诗词选

  何复初诗一首 何研会诗一首 何联会诗二首 何宪诚诗一首 何超林诗一首

  玉林何诗一首 柳州何诗一首 平南何诗一首 何 曙诗一首 琅岐何诗一首

  何占东诗一首 甘竹何诗一首 何德宝诗一首 何热荷诗一首 何忠隆诗二首

  何殿祥诗一首 何达才诗二首 何文华词一首 柳州何诗一首 何宪诚诗一首

  何庆斯诗一首 何启任诗一首 何 蛟诗一首 何 龙诗一首 何世柱诗二首

  何火壬诗四首 何 泗诗一首 桂东南词三首 广西何词一首 甘竹何诗一首

  横县何诗一首 柳州何诗五首 何吉怀诗一首 藤县何诗一首 何宗汉词一首

  河南何词一首 何德宝诗二首 何秀达诗一首 何举让诗一首 岑溪何词一首

  何德新诗一首 何柏成诗一首 何相歆诗一首 何 龙诗二首 化州何诗二首

  何祥彬诗三首 广西何词一首 岑溪何词一首 何修文诗一首 何尊周诗一首

  何传琛诗一首 柳州何诗一首 何德宝诗二首 何美昌诗二首 何宪法诗一首

  正和何诗一首 何君志词一首 何淑俭诗一首 何长华诗一首 遂溪何诗一首

  何健生诗二首 山东何诗一首 重庆何诗一首

  五、颂扬何氏诗词选

  庐江堂诗一首 潘 进诗一首 何焕强诗一首 岑溪何诗一首 何显a诗二首

  何瑞邦诗一首 何吉怀诗一首 何绍裘诗一首 丙戌祭祖文

  第八章 何氏传说故事

  一、何氏民间传说

  何侯的传说/ 何首乌的传说/ 何仙姑的传说/ 何氏九仙的传说/ 何家姑婆洞的传说/ 何僧伽的传说/ 仙女何二娘的传说/ 尚书夫人“濑尿虾”的传说/ 何天然舍身堵泉的传说/ 大金山何老坟的传说/ 好德何的传说/ 高岭土的传说/ 何氏豆腐的传说/ 小何如对对子的传说/ 何氏绝对招亲/ 其芳书院的传说/ 何其芳智斗王保长/ 妃子笑荔枝的故事/ 荷花井的传说/ 何家花园的传说/

  二、何氏传奇佳话

  一榜三进士,五代七翰林/ 何福圣与许世友比武/ 何仿的《茉莉花》香飘万里/ 何氏姐妹“考试”招亲/ “阿庆嫂”何华益/ 刘少奇和何宝珍的爱情故事/ 何祚庥与庆承瑞的爱情传奇/ 无臂冠军何军权的爱情之路/ 何积丰和张蕾蕾:上海侨界模范夫妻/

  三、有关何氏的戏剧

  越剧《何文秀》/ 黄梅戏《何氏劝姑》/ 电视剧《素女的故事》/电视剧《八仙过海》/电视剧《东游记》 /电视剧《何以尚传奇》/

  第九章 何氏村镇揽胜

  一、何氏名人故里

  何武何稠故里/ 何休故里/ 何承天故里/ 何昌言故里/ 何执中故里/ 何瑭故里/ 何景明故里/ 何绍基故里/ 何应钦故里/ 何叔衡故里/ 何澄故里/ 何香凝故里/ 何鲁丽故里/ 何厚铧故里/ 何大一故里/

  二、何氏古村古镇

  沙湾古镇/ 台湾何厝庄/ 虎门赤岗/ 派潭圩大兴栈何氏/ 武义郭洞古村/ 江华县宝镜古村/ 怀集何屋古村/ 南海九江烟桥古村/ 浙江淳安文昌村/ 宁波象山儒雅洋村/ 南海狮山陈边村/ 澳门望厦村/ 义乌何宅村/ 阳山古村/ 唐宋古寨福溪村/ 何岭古道/

  三、何氏村镇风采

  西安何家村:出土大唐遗宝/ 新乐市何家庄:发现伏羲氏遗址/ 书画之乡:东莞大汾村/ 西安何家营村:演奏大唐遗音/

  人物篇

  第十章 历代何氏人物

  一、历代何氏宰相

  西汉何 武 东汉何 进 三国何 夔 晋代何 充 晋代何 曾 晋代何 劭

  晋代何 澄 南朝何尚之 南朝何敬容 唐代何进滔 唐代何弘敬 南唐何敬洙

  北宋何执中 北宋何 粟 南宋何 澹 南宋何梦然 元代何荣祖 元代何 玮

  明代何宗彦 明代何如宠 明代何吾驺 清代何汝霖 太平天国何震川

  二、历代何氏皇后

  东汉灵帝皇后何氏 三国吴国末帝皇太后何氏 东晋穆帝皇后何法倪

  南朝宋废帝皇后何令婉 南朝齐废帝皇后何婧英 唐昭宗李晔皇后何氏

  南朝陈宣帝妃子何氏

  三、历代何氏官员

  四、历代何氏状元进士

  (一)历代何氏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何 粟 何昌言 何 焕 何景略

  榜眼:何冠英 何金寿 何瑞征 何询直

  探花:何凌汉 何震川

  (二)历代何氏进士

  唐代进士 宋代进士 元代进士 明代进士 清代进士

  五、历代何氏学者

  何 晏 何 休 何承天 何之元 何去非 何 中 何 基 何 瑭 何心隐

  何乔远 何良臣 何 焯 何绍基 何秋涛 何炳松 何海鸣 何振岱 何炳麟

  六、历代何氏作家

  七、历代何氏名医

  八、何氏其他名人

  何满子 何 澄 何 澄 何 斌 何 震 何朝宗 何可达 何大庚 何恬斋

  何 启 何葆仁 何燮侯 何凤山 何作霖 何 振

  第十一章 现代何氏人物(上)

  一、现代何氏英烈

  二、现代何氏精英

  三、现代何氏将军

  (一)解放军何氏将军

  (二)国民党军队中的何氏将军

  <1>爱国、起义将领――

  <2>其他高级将领――

  四、现代何氏院士

  五、著名何氏专家学者

  六、当代何氏名医

  七、何氏博士

  八、黄埔军校何姓同学名录

  第十二章 现代何氏人物(下)

  九、著名何氏企业家

  十、著名何氏作家

  十一、著名何氏音乐家

  十二、著名何氏书画家

  十三、著名何氏演艺明星

  十四、著名何氏运动员

  十五、何姓其他名人

  第十三章 何氏名人轶事

  何氏三高 东海三何 四友人家 何氏三英 何氏四杰 何氏三杰 体坛三何 科坛三何

  歌坛双何 何氏三烈 何武断案 恪尽职守 傅粉何郎 将计就计 何远送礼 何曾挑食

  子平孝母 何逊爱梅 博闻强记 何氏贞烈 何稠制造 何泽劝谏 县令拉纤 易于焚诏

  临刑高歌 何澄拒色 状元巧答 铁骨锄奸 妙语脱险 去非精武 执中执法 百字辈歌

  共赴国难 伸张正义 悬崖听经 力斗权奸 九岁进士 何遵死谏 何瑭机智 何竞雪恨

  乔远闽书 何震扬名 何伦孝母 源澄感贼 宁死不降 诚信还金 驱荷首功 冒死奏嵩

  求赦海瑞 景明直言 何字难求 处膏不润 助林禁烟 淡如妙对 振岱志坚 何氏医家

  桂珍训蒙 始创警察 老蒋替身 逼出家业 长工革命 何澄献园 明德行善 万成耀祖

  联谊篇

  第十四章 何氏联谊组织

  一、何氏宗亲会概述/

  二、世界各地何氏宗亲会

  (一)世界何氏宗亲总会/

  (二)国外何氏宗亲会/

  加拿大温哥华何氏宗亲会/ 菲律宾庐江何氏宗亲会/ 马来西亚何氏总会/

  马来西亚北马何氏公会/ 砂拉越古晋何氏公会/ 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

  新加坡琼崖何氏公会/ 新加坡何思成堂/ 新加坡茶阳何氏公会/

  美国加州何氏宗亲总会/ 美东三益总公所/ 泰国海南何氏宗亲会/

  越南胡志明市庐江堂何氏宗亲会/ 越南平顺省海宁县潼毛市何麦宗亲相济会/

  缅甸何氏宗亲会/ 美西三益总公所/ 日本大阪何氏家庭族会/

  马来西亚大山脚江黎何韩氏公会/ 印尼何氏宗亲会/ 印尼庐江堂何氏宗亲会/

  印尼泗水何氏宗亲会/

  (三)港澳台何氏宗亲会

  香港何氏宗亲总会/ 香港三益宗亲会/ 香港侨港增城何氏福利会/

  澳门何族崇义堂联谊会/ 台湾台中市何氏宗亲会/ 台湾新竹县何姓宗亲会/

  财团法人台湾嘉义何大宗会/ 高雄田寮乡尾寮何姓宗亲会/ 台湾高雄市何氏宗亲会/

  台湾苗栗何韩蓝麦姓宗亲会/ 台湾台北市何氏宗亲会/ 台湾南区韩何蓝宗亲会/

  台湾基隆何蓝韩姓宗亲会/ 台湾桃园县何氏宗亲会/

  (四)大陆各省何氏宗亲会

  安徽庐江何氏宗亲总会/ 安徽皖西何氏宗亲会/ 河南省何氏宗亲总会/

  河南詹店何氏宗亲会/ 河南豫北何氏宗亲会/ 河南武陟何氏宗亲会/

  河南荥阳何氏宗亲会/ 河南固始县何氏宗亲会/ 河南安阳何氏宗亲敬老会/

  河南民权何氏联谊会/ 河南南睢县何氏联谊会/ 河南何氏总会兰考分会/

  河南何氏总会新密分会/ 河南何氏总会三门峡分会/ 浙江省何氏宗亲总会/

  浙江台州何氏宗亲会/ 浙江龙泉何氏历史研究会/ 浙江苍南何氏联谊会/

  浙江义乌何氏宗亲会/ 福建何氏宗亲总会/ 福建惠安峰崎庐江教促会/

  福建福安何氏爱国教研会/ 福建霞浦何氏教促会/ 福建姓研会何氏松溪分会/

  福建武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福州琅岐后水何氏宗亲会/ 福建云霄何氏庐江研讨会/

  福建周宁县何氏宗亲会/ 福建福安何氏宗亲会/ 福建长乐何氏宗亲会/

  福建宁德市何氏宗亲会/ 福清市江镜村何氏宗亲会/ 福清市前华村何氏老人会/

  福清市酒店村何氏老人会/ 福清市瞻阳村何氏公会/ 福建上杭中都何氏宗亲会/

  福建石狮庐江何氏宗亲会/ 福建福清市韩何氏宗亲会/ 广州白云握山何氏宗亲会/

  广东兴宁何氏宗亲联谊会/ 广东汕尾捷俸问瞎益会/ 广东五华庐江何氏联谊会/

  广东遂溪韩何麦氏促进会/ 广东大埔何氏宗亲联谊会/ 粤西地区何氏联谊总会/

  广东雷州韩何麦氏促进会/ 广东河源何氏宗亲联谊会/ 广东河源源城何氏联谊会/

  广东河源东源县何氏联谊会/ 广东和平县何氏联谊会/ 广东河源连平何氏联谊会/

  广东紫金何氏宗亲联谊会/ 梅县乌蓼沙源美公理事会/ 南雄珠玑巷何氏联谊会/

  广东茂名何氏宗亲联谊会/ 佛山南海西樵南村思成堂/ 佛山九江沙头青叟植桂堂/

  顺德乐从大敦何世德堂/ 广东惠州市何氏宗亲会/ 从化市何家埔何氏宗亲会/

  化州鲤化祖何氏联谊会/ 罗定新乐何氏宗亲会/ 粤西何氏联谊会阳江分会/

  广西何氏宗亲总会/ 广西何氏人文史研究会/ 广西柳州市何氏联谊会/

  广西藤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何万隆宗亲会/ 广西桂东南何氏宗亲会/

  广西北流甘竹何氏宗亲会/ 广西岑溪市何氏宗亲会/ 广西平南县庐江联谊会/

  广西贺州何氏宗亲会/ 广西贵港市何氏宗亲会/ 广西桂平市何氏宗亲会/

  广西横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苍梧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玉林福绵何氏宗亲会/

  广西南宁市何氏宗亲会/ 广西玉林木威山何氏宗亲会/ 广西忻城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罗城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陆川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钦州市何氏宗亲会/

  广西玉林玉州何氏宗亲会/ 广西陆州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灵山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容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博白万隆公宗亲会/ 广西博白万琼公宗亲会/

  广西浦北县何氏宗亲会/ 广西兴业县何氏宗亲会/ 海南省何氏宗亲总会/

  海南何氏公益事业基金会/ 海南文昌何基公会/ 海南琼山何氏宗亲会/

  海南琼南何氏宗亲会/ 湖南浏阳何氏联谊会/ 湖南溆浦江东何氏宗亲会/

  湖南桂阳西门何氏宗亲会/ 湖南桂阳清和何氏宗亲会/ 湖南桂阳榜山何氏宗亲会/

  湖南桂阳正和何氏宗亲会/ 江西省定南县何氏宗亲会/ 江西崇义何氏宗亲理事会/

  山东何氏宗亲总会/ 山东菏泽何氏宗亲联谊会/ 山东定陶何氏宗亲联谊会/

  重庆何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泰兴何氏杰支宗亲会/

  三、世界各地历届宗亲会长简介

  (一)世界何氏宗亲总会历届会长

  何书新 何庚生

  (二)国外何氏宗亲会历届名誉会长、会长

  何远源 何顺源 何子煌 何南光 何仲伟 何健均 何伯颖 何木生 何茂诚 何知才 何海天 何和祯 何金明

  何福民 何开成 何炳培 何志鸿 何佑财 何敦柏 何和雄 何启廉 何敦武 何启智 何 龙 何汉煊 何金朝

  何文理 何黎水 何世l 何祥润 何桂芳 何明春 何竟成 江镇波 黎介如 何文锐 何作周 何和庆 江炳荣

  何文锐

  (三)港澳台何氏宗亲会历届名誉会长、会长

  何福注 何耀光 何福林 何竹平 何让兴 何 贤 何鸿 何厚铧 何厚 何进添 何宪诚 何炎城 何木国

  何明辉 何义炉 何云和 蓝俊德 何荣霖 何智辉 何幸一 何元方 何建霖 何信香 何宝泰 江汉锐

  (四)国内何氏宗亲会历届名誉会长、会长

  何观玉 何年保 何国亭 何凤桂 何培松 何守贵 何 俊 何思忠 何太民 何继修 何松林

  何春雷 何德宝 何永华 何朝辉 何先明 何经田 何楚云 何金龙 何必常 何挺水 何祥彬

  何登培 何佛志 何秀国 何维业 何康荣 何 芬 何克荣 何润森 何 雄 何石 何胜恩

  何永泰 何南养 何穗强 何长华 何强麟 何 泗 何炳棠 何庆贤 何平湖 何结志 何 至

  何宝章 何尚志 何荣增 何岸桥 何启宾 何大江 何宗汉 何报强 何名秀 何元华 何宏洋

  何 盛 何丽强 何启任 何业伟 何志华 何星光 何 宁 何观买 何登有 何科绵 何雄超

  何光尧 何家彰 何荣福 何传琛 何 明 何锡受 何 艺 何建民 何健生 何泉贵 何长靖

  何添扬 何尚球 何清飞 何振国 何国安 何建邦 何海生 何美昌 何子健 何万伍 何和诚

  何金寿 何廷刚 何名胜 何俊文 何乃川 何祥谋 何诚德 何亦宝 何文龙 何辐馨 何立棉

  何dd 何祥初 何龙宫 何成水 何作荣 何本瑞 何吓桃 何光华 何鉴杰 何天运 何名华

  何银旺 何晓杰 何惟军 何淑俭 何思玉 何淑义 何柏成 何益海 何孟衍忠

  第十五章 世界何氏大会

  一、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缘起

  二、历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二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三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四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五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六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八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九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十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十一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第十二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

  三、会旗会徽会歌会刊

  会旗/ 会徽图案及释义/ 会歌/ 会刊/

  四、世界何氏宗亲团长会议

  第一届世界何氏宗亲团长暨企业家大会

  五、世界何氏网的诞生

  附录:

  一、庐江郡何氏远祖历史述略

  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名词解释

  后 记
 

附件

  •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61.4 KB · 查看: 279
 何氏家训

  何俊新 何德宝 提供并注释 世界何氏网 http://www.sjhsw.com

  一、训 孝

  自古司徒掌教,首在明伦,而明伦之教,必以孝行为先。帝王统天下为一家,故以孝治天下。而其教为甚宏,庶民联一族为一家,故当孝训一族,而其教可遍及圣经,贤传言孝者,众人所熟听。考先代颖考公①,秉性淳厚,以至孝闻,身为宰辅,尊养并至。南北朝,琦公②事母棒檄逮存,终养后即隐居不仕,二公之孝思,可谓笃而且切矣!凡我同族讲孝者,当以是为标准。
  注:①“颖考公”:即晋朝宰相何曾。
  ②“琦公”:即何充之堂兄,家居宣城阳谷县、庐江人,字万伦,好学博闻,父母至孝,以孝友称。初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官泾县令。母亡,隐居不交人事。晋朝著名散文学家。

  二、训 悌

  五典之中,立爱自亲始,而立敬必自长始,故友于之化,施-于有政知悌弟之道。而后长幼之伦,秩然有序,悖逆之气,焕然而消,所谓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者也。稽元前代点公、胤公(注),情同手足,友爱性成。南北朝时,昆季同徵,兄已托疾而不起,弟亦辞职而隐居,似此,兄难为兄,弟难为弟,故得有大山小山之美称焉。凡我同族言悌者,当以此为景行。
  注:“点公、胤公”:即何点、何胤,庐江潜人,(家本甲族,看破红尘,在南朝《齐》〈梁〉时隐而不仕,然以孝友称)。求、点、胤兄弟三人史称为“庐江三高”。

  三、训 忠

  尽已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不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圣贤之明训,既详言于典籍矣。若晋之次道公①,社稷为怀;明之相刘公②,城颓尽节。吾族之光,于史册者实不乏人。果知忠之为道,凡于应事物之际,尽其心而竭其力,质诸已而可对诸人③,庶俯仰无惭,影衾不作矣。
  注:①“次道公”:即东晋宰相何充。
  ②“刘公”:训导官,崇祯十六年平凉城陷,众官逃遁何相刘劝阻并率众守城,以身殉职。
  ③“质诸已而可对诸人”:可理解为严于己而无愧于人;

  四、训 信

  有诸己之谓信,神圣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轧轨,喻信之不可无,信可行之蛮貊①,不信则难行于州里,圣贤问答,亦綦详矣。溯庐江子思公②,西城栖风公③,著书立说,无不以信为指归④,即参西铬近思录,亦以信为根底,则信实为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焉。
  注:①“蛮貊”:古部落名、族名、形容地方较大于州里。
  ②“子思公”:即南朝(齐)时的何宪,庐江人,学士,以博闻强记著称,与王俭同时。宪以强学见知,母为镇北长史王敷之女,自幼聪明好学有训识,曾官本州别驾。永明十年,曾出使北魏虏中。
  ③“西城栖凤公”:即何妥,四川郫县人,家居门陵白杨头。隋朝时太学博士,进爵为公,封襄县伯,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考定音律。撰(周易讲疏)等七、八种书,计六十余卷,有集传世。
  ④“指归”:即准则,根本的意思。

  五、训 礼

  人禽之别,礼教攸关,凡在百行,安可无礼,大而见宾承祭,小而辑让周旋,礼固不可不学也。人不知礼则上下无分,尊卑莫辨,相鼠之讥,何以能免,在昔,吾祖叔度公①,职列大夫,清身洁己,礼法甚严,吴郡太守,深为赞赏;无忌公②临危不苟,握节以殉。二公动必以礼,常变不渝,故得名垂千古。凡兹后裔,其于持身接物,尤当循规蹈矩,无忝于先人之礼节焉。庶乎可矣。
  注:①“叔度公”:即何叔度、庐江潜人,晋何准之孙,(梁)何敬容之曾祖,吴郡太守,太常卿。
  ②“无忌公”:即何无忌,东海邦人,为淝水之战先锋官,“战无不胜”的“北府兵”首领,镇北将军刘牢之外甥,太学博士,豫州刺史,安城郡开国公,镇南将军,侍中司空。曾与刘裕共同举义讨桓玄。在长江与庐循水战中殉职,临危时仍大叫:“取我苏武节来”,格杀多人、战斗至死。

  六、训 义

  以义制事,动合时宜,见义不为,实曰无勇,圣贤立身行己,可舍生取义,断不至响利而背义。故不义之行,人所深恶,好义之士,众所咸钦。如《三国)时,有祖进公①,仗义以诛阉宦;明时巨川公②,守义以辞请谒,惟其知义之为义,乃能勇赴义也。吾愿后之人,以贼义为戒,而以前人之重义者,为法也可。
  注:①“进公”:何进,南阳宛人,灵帝国舅,官大将军,与袁绍、曹操谋除宦官,不果被害。
  ②“巨川公”:即何文渊,江西广昌人,景泰时官吏部尚书,以义为政,有治绩。英宗复位,因文渊有“父有天下传之子”之语,拥护了代宗,得罪了英宗,因追究而自杀,子何乔新,亦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仁义文传有父凤。

  七、训 廉

  语云“贪夫殉财,烈士殉名”。故为富不仁,贻讥阳虎①,见得思义,特重子张②,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谓义,然后无伤于廉也。若不辨礼义,利今智昏,虽千驷万钟,名节安在!吾祖敬容、敬叔③,仕宦俱以廉称;并公、远公④,史册皆以廉纪,清白传家。贻厥后人,庶几绍厥苏徵,绳其祖武。
  注:①“阳虎”:即阳贺,与孔子同时代人,常叛变其君主。
  ②“子张”:孔子之贤弟子。
  ③敬容、何敬容:庐江潜人,萧(梁)武帝时宰相。普通四年,出为招远将军,吴郡太宁,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吏民诣阀请予树碑,诏许之,及免相之日,家无余财,只有常物,时人称之。“敬叔”:何敬叔,东海邦人,是“东海三何”之一的何思澄的父亲,官(齐)征东录事参军,余杭令。
  ④“并公”,即何并、字子廉,陕西平陵人,何比干孙,何武族弟,何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为长城令,道不拾遗,徙颖川大守,名次黄霸。何并性清廉,为官多年,妻子不在官舍。“远公”:东海郯人,何远官广兴县男,武昌太守,树功将军。为官乐善好施,轻财好义,爱惜百姓,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不受,买井水食用,为政“廉平著称”、“清公属天下第一”。

  八、训 耻

  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人而无耻,则凡卑污,苟且,鲁莽灭裂之事,何所不为。”
  世间凡趋炎赴势,谄富欺贫,败名丧节,昧己瞒心,乃天下之最可耻者也!知其可耻而毅然除之,人格自高,人纲自正。考明时乔新公①,以及厚公②俱耻附权贵,独立不群,故能清操拔俗,丕振家声。知耻近乎勇,维兹后进,尚其敬承先德,以迪前光。
  注:①、“乔新”:即何乔新、江西广昌人、进士出身,何文渊子、父子尚书。乔新廉介刚正,年十一时在其父文渊官郎读(通鉴续篇)时,修撰官周施,周施见而问曰:“书法何如(纲目)”。乔新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卒,不书其官;而纪‘义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周施大为惊异。及为官刑部广东司郎中,锦衣卫卒犯法,捕治不少贷,都指挥袁彬有所嘱,执不从。后为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乔新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正德十二年,追赠太子太保,赐谥“文肃”。
  ②、“厚公”:即何厚,明代程番知府(具体事迹不详)。

  九、训敬祖

  夫人之有祖,犹水有源,木有本也。水之混混其源必深,木之欣欣其本必固,子孙之蕃衍,其祖德积之之厚也,水木物也无知也。科盈放海,荫落归根,似有反本之义,人於宗祖可忘报追之道乎?余家自宋开禧卜居兹土,己历四百余岁矣!金牛江口咸此分第,历年己久,列世坟莹榛坍塌渊,每诣奠扫靓之深用感怆,遂考询谱识,自始祖下凡十一所,乃于嘉靖乙酉岁(注:公元1525年),捐资整修作台勒石,使子孙咸知其所。自又谋诸伯叔昆弟,置有杷田,俾祭扫各有所资,报追之道虽未殚夫万一,孝思之心庶几乎其少展耳,以后子孙当以敬祖为心,尊祖为念,每遇祭扫毋怠忽,使孝敬与我祖考精灵,保我后生,云仍翼翼,如水之混混,无穷木之欣欣向荣也,若夫立家庙以萃,精神明昭以致孝,享有志未逮,惟于嗣胤有望。

  十、训敦族

  有宋范文正(注)曰:宗族之在吴者,于吾固有亲疏以吾祖观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乃置以义壮均膳,设赈而族无隅瘠,诚百世仁族之模范也。每读其记未尝不三复叹,仰时异势殊心同力,歉弗克效之徒,自愧焉然渊。自幼至长,颇加修饰,不敢失礼於尊卑长幼,族中有贫甚者,量力给财资,其生理不使为不义事,虽多寡无差,而不责其偿,礼师训子族弟侄有愿学者,咸听其从而复资以书籍,然此固无足齿,亦难尽已一点念亲之心耳,为我子孙务雍睦,富毋恃财而骄,贵毋挟爵而傲,勇毋恃力而侮,事尊长必以敬,御卑幼必以礼,弗以疏而忽贫,而慢年幼而亵狎以至婚姻丧葬不能自举者,各出赀以助之,则於敦族之义殆庶几矣。或有藉祖德而奋庸者,又当志范公之所志,行范公之所行。
  注:范文正:即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先世(今陕西县名)人,迁居吴县(江苏苏州),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在陕西守边塞多年,西夏不敢来犯,说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在政治上主张革新,为守旧派所阻挠,没有显著成就。今传范文正公诗六首。

  十一、训为善

  赏读伊训有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盖至善无恶者入之性也。福善祸淫者天之道也,为善则顺之,而获福为恶则逆之,而降殃理之所必然者也。人岂以不为善,今如为善,期如圣贤虽不万一蹴,而至苟能奋然做儆省惕,若戒励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负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簿暴戾之行勿为,济人利物之事行之,日积月累安知善之不已乎!循是而进,圣贤地位亦可驯至,百祥之福有不降自天耶,福纵末降殃可免噫。人不可以不为善,余无片善可纪然存恒存戒惧不敢为逆,理事见人有争者息之,灾者救之,贫老无依者周之,道之艰步水之病涉者杜之平之,唯勉强学好而已。昔昭烈戒子曰(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汝父德薄不足效也,尔曹当三复斯戒而敬佩夫伊训之言。
  注:昭烈(公元161―222年)“昭烈帝刘备”,宇玄德,三国蜀主,死于公元222年十二月,永安(白帝城),迁棺于成都,葬于惠陵,谥曰照烈皇帝。

  十二、训守成

  夫人知创业之难,而不知守成之不易也,盖创业者身历忧心怀畏惧,鲜不得之于艰滩人知其所为也,守成者处于安逸,志易骄纵,少不克念随失之矣,此则人每忽之,入能知其得之之艰,与夫失之之易,斯可世守而复失也渊,自蚤岁慈父见背,十七始得相理家务,仰承垂绪,克绍其裘,力本居积,未赏暇逸,量费节用,罔敢纵侈,历今之六十余年,似拓祖父觉臻苟完创之之艰已往事也,子孙守之当思父功刻苦,祖德勤劳克勤克俭,毋怠惰,毋事纷华,毋好奢靡,毋尚气,毋争产,毋赌博,毋健讼,士必登名,农必积谷,工必作巧,商必盈资,常使衣食饶裕,其裘不失,吾身虽没且将含笑之于地下矣!传曰:晏安鸠毒,勤俭是良图。太公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诚守成之格言,尔曹其勖之。
  (何杰 搜集整理)
 

附件

  • retre.JPG
    retre.JPG
    64.2 KB · 查看: 282
如下姓氏的网站见"中华姓氏":
http://www.ccht.net.cn/wangzhi/zhxs.htm


  陈氏宗亲网
  陈记
  吴氏在线
  郝氏宗亲网
  田氏宗亲网
  老祖网
  向氏宗亲网
  袁氏宗亲网
  魏网
  世界郑氏网
  世界华人宗亲网
  邹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涂氏家族网
  经姓家园
  林氏宗亲
  中华程氏网
  全球杨氏宗亲网
  中华昌氏网
  世界何氏网
  冯氏家族论坛
  李氏族谱网
  吴氏族谱网
 

附件

  • 何{.JPG
    何{.JPG
    29.2 KB · 查看: 154
smile.gif
了解自己姓氏的历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以前不清楚,现在网上一搜,天啊,原来我们的历史那么长,那么复杂。。。。
ha.gif
 
  何姓探源访庐江

  何,《说文解字》里是屋檐的意思,与姓氏毫无干系。然而,秦的统一、韩的灭亡,恰恰为“何”姓的诞生提供了历史机缘。韩国灭亡后,韩氏后人散落于江淮各地,“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假如把现今韩何二姓的人员合起来计算,可以名列全国前五位了。

  从合肥机场大厅出来,外面正飘洒着黄梅细雨,一丝凉意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天气里寻找何姓先祖,很有意境,这番景象早已在脑海里演练了多遍。当真正踏上寻根问祖之路时,心中却激动不已。

  天下何氏归庐江。在东汉、西汉及魏晋时期,庐江、东海、陈郡是何氏的三大郡望,而庐江何氏无论在政治还是在文化、人口方面都位居三郡之首,从而形成了天下何氏归庐江的格局。不过,庐江郡治所在地历代都有所不同,西汉设在今庐江县的西方,东汉在今潜山县,三国魏时在今六安县之北,晋代在今霍丘县以西,南朝宋在今霍山县东北,南齐在今庐江县,隋朝在今合肥县。郡治所在地几经变换,那么当初培育何姓成长的那个“庐江”,确切的地点究竟在哪里?

  1994年世界华人掀起“寻根谒祖”热潮,菲律宾何氏宗亲会秘书长何罗文先生最先找到何氏发源地。他到国家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等权威机构一路查典问籍,并经过多方考证,最终确认何氏的“根”就在庐江县白湖镇何坟冈,并且得到国内外各何氏宗亲会的认同。

  据传秦朝统一、韩国灭亡后,韩国后裔韩王咸偕妻遁迹庐江,寓于津要,操舟送济。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秦探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秦探登舟问姓,王咸不知为探,适天寒地冷,固戏指水以应:“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探不能悟,复问曰:“若是怎为‘河’姓耶?”复曰:“姓氏必人,岂从水耶?”探乃弃何而去。王咸后闻为秦探,大骇而窃叹曰:“吾家获免刀锯者,‘何’字也,岂非天启后耶?”遂以何为姓。“韩何同血统”、“韩何不通婚”正是这个缘故。此说显然是何氏姓源“韩何谐音”说的附会传言,但何姓后代子孙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以自豪崇敬的心情,世世代代传颂着他们姓族的源头和足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家族史。

  韩王咸为何姓始祖,其说言之凿凿,据《浈阳水木记》:“王咸公姜妣皆寿百龄,卒后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岗,也称何坟冈,至宋犹存。”宋代崇宁年间一代鸿儒太常博士李光途经何坟冈,曾题诗纪念:何坟冈上草幽青,七国边尘尚可惊;姬裔未应灰灼火,吕蛆那怪误疑冰。川舟百代行人济,华表千年归鹤鸣。壤土不随函谷变,骊山徒自发崇陵。

  驱车沿着206国道南行至庐江,才花了四十多分钟。庐江县地处皖中,距合肥市南70公里,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皖中民居与皖南的白墙黛瓦截然不同,全是二三层楼高的用青砖砌垒的小洋房,散发着浓浓的现代气息。坐落于庐江县白湖镇何坟冈的何氏太始祖陵园距县城十多公里,驱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走近陵园,四周高墙环绕,环境清静幽美,园内建有墓冢牌坊、追思堂、庐江堂等,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气势雄伟的墓冢远远地伫立在陵园中央,长青树伴随左右,四周栅栏拱卫,栅栏外满是鲜花和青草。主墓在最高处,被花岗石圈成像一座小山丘,墓前耸立着一方重达13吨的巨碑,这是从福建远道运来的,听说当时正值阴雨,大吊车都无法将石碑竖起,何氏宗亲会员硬是肩扛棍撬才将它竖起。想来那竖起的不仅仅是始祖的墓碑,而是天下何氏心中的丰碑,因为那上面记载的是中华民族一个大姓氏曲折动人的故事,有影响他们共同命运的历史。

  何坟冈虽是何姓发源地,然而在何坟冈方圆三里以内居然没有一户何姓人家。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何坟冈的最后一户何姓人家是在明末清初迁徙走的,是当地的望族,何氏太始祖陵园前一千多亩的水田都是他家的,福兮祸所倚,有一天,山贼把一具死尸放在何家大门口,并放言如不给钱下场即此,何家怕招来杀身之祸,当天晚上就悄悄地从后门逃走了。从此何坟冈再也不见何姓人家的踪影了。不过何姓在庐江县仍是一个大姓,何姓人口约有三万多。

  韩何同血统,假如把现今韩何二姓的人员合起来计算,可以名列全国前五位了。何姓虽是从韩姓分支出来的,但到了后来,何姓在声势上却显然有后来居上的驾势,在前清时期,何氏是全国五大姓氏之一,即为人人共知的陈李张黄何;就在开发较迟的台湾岛,目前何氏是全台湾的第26个大姓,韩姓则排名第91。在现代中国19大姓氏中何姓已列为第17大姓。

  易姓先祖繁衍至今约有百世,人口众多,历代名臣辈出,如何叔玉毅然拒绝参加吴王刘濞等七国之乱的谋反之举;何比干执法无私,县无冤囚,民众尊为“何公”;曾为建安太守的何胤,和曾任永安太守的其兄何求、曾为太子浩洗马的其弟何点,有感当时南朝政治黑暗,先后辞官归隐,漠视功名富贵,称为“何氏三高”,至今全国何氏宗族许多家庭大门仍贴“三高门第,四友人家”的春联;梁代尚书何裔,厉行廉洁,梁简文帝曾为墓志以表之,在贪污成风的社会出淤泥而不染,利发革奸,政声远播。在治学人才方面,有后汉经学大师何邵公,三国道学大师何平叔,魏晋玄学大师何晏,明代儒学大师何粹夫,清代考据家何屺瞻。
  第二天返回县城,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本想和县志办的同志寒暄几句就打道回府,但霍主任热诚地邀请我在庐江县留宿一晚,游览一下周围的历史古迹,看看庐江县近几年发生的变化。盛情难却,再加上回来拜祖的机会也不多,于是决定留下来逛逛。

  庐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滋育了大批英才,三国名将周瑜、清代海军提督丁汝昌,独领风骚,名垂青史。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周瑜陵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风景名胜里,最值得一游的是周瑜陵园,这也许与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有关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中的周郎是何等的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千古人物,永垂青史;天地沧桑,胜迹犹存。周瑜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墓地面积约5亩,兆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墓门向东,气势恢宏,墓周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屡经修建,现陵园总面积扩大到8648平方米。清朝诗人张熊路过周瑜墓曾诗云:“踏破寒威过野村,周郎遗迹至今存。森森古木参云表,寂寂残碑守墓门。冷雨欲添吴主泪,凄风遥断小乔魂。可堪凭眺东郊晚,犹忆醇醪带醉吞。”
 
  何姓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姬」姓。为「韩」氏音化而成,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 ( 一说在山西河津县 ) 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於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氏。
  二 ; 据《五代史》,吐谷浑族有「何」氏。又据《唐书》所载,「何」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 ( 今甘肃省临泽县 ) 有康国,後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後归附内地,其中有「何」氏。
  三 ; 汉代有「何」苗,本为「朱」氏,冒姓「何」氏,见於《汉书.五行志》所载,其後子息皆为望族。
  四 ; 又据《兰州府志》所载,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余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朱明王朝赐姓何氏。

  家族名人

  何仙姑 生卒年不详。相传为唐朝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人。名琼。为八仙之一,以手执荷花为特徵。
  何进(?~189) 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遂高。因异母女弟为灵帝后,故得权,拜为大将军,讨黄巾贼,以发贼党奸,封慎侯。何太后临朝,进为太傅,後因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地望分布:安徽卢江郡,江苏东海郡。

  何姓起源参考之二

  何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七大姓,总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七。何姓出自姬姓,是由韩姓转化而来的。西周初年,周成王姬诵封他的弟弟叔虞在唐,史称唐叔虞。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十一世孙万,被封在韩,人称韩武子,他的后代就姓韩。后来,韩姓发展到淮河和长江一带,被当地人误读为何。另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姓韩的人,因为被官府搜寻,被官吏查问,就指着寒冷的河水作为回答,本意是用寒代韩,但官吏却误以为是姓“河”。后来,他又把河改成了何,他的子孙也就因此而姓何。 发展和演变:何姓也有其他一些来源。比如说,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突谷浑人贺拔氏为何氏;西汉时期,有个叫何苗的人,本来姓朱,冒姓何;元朝和明朝时期,也有人被赐姓为何。晋朝以前,何姓主要在安徽,山东,江苏,河南,江西,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发展,到西晋末年的时候,开始有人迁往福建,明末,何斌在台湾为荷兰人做翻译,成为最早到达台湾的何姓人。何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庐江,东海,陈郡,固始,惠安,定南,龙南,武平,蕉岭,大埔,梅县等。

  何姓起源参考之三

  何氏在中国l00大姓中排在第17位,其起源比较早。古书记载夏商时期就已有何氏,如《尚友录》有关于何侯的记载:“侯,尧时隐苍梧山,慕长生之术,三百余口皆耕耘。舜南狩,止侯家,侯谓舜曰:‘升举有期’,后数曰,舜果崩。夏禹时,玉帝以药一器与侯,使投酒中,一家三百余口饮不竭。以酒洒屋宇拔屋飞升,位为太极仙人,今嶷山有何侯庙,在舜庙侧。”于此可知,在尧舜时就有何氏,但何侯后裔无资料可考。
  姓氏研究者一般认为,何氏始于战国末年,是由韩转音而成为何氏。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开国君主韩景侯(名虔)是春秋晋国大夫韩武子后代,和魏、赵瓜分晋国,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初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后又迁都新郑(今属河南),其活动范围大体在河南境内。公元前230年,韩被秦国灭掉,子孙以国为氏姓韩,其中一支逃至江淮一带,当地人的口音把“韩”读作“何”,后来又从读音误写成“何”,于是就演变成何姓。又据《双坑系谱概略》称,是因惧伯秦始皇的暴虐,“乃改韩为何”。由韩姓转化而来的这一支何氏不断繁衍壮大,目前国内及海外的大部分何氏都是这一支的后裔。
  又据《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时有人何苗,本为朱姓,冒姓何氏,其后繁衍昌盛,遂成望族,形成何氏一支。
  另外,还有几支少数民族形成的何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将代北复姓贺拔氏改为单姓何氏。《五代史》载,唐时北部少数民族有吐谷浑氏,其中有的改为何姓。又据《兰州府志》记载,元朝有永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明朝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朝廷赐姓何氏。以上这些何氏的形成,都为何氏大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也是何氏很快发展的一个原因。
  何氏形成后,不断迁徒,各地何氏亦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形成诸多望族,其中以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120里)、东海(在今山东境)、陈郡(今河南淮阳县)最为有名。分布在各地的何氏都有自己的祖先。四川郫县何氏多为汉朝何武的后代,据《四川总志・氏族谱》记载‘郫县何氏,汉何武后。武死,子况载武丧如北邙山瘗焉。庐其下公孙述诛蜀,平,况以丧归,葬郫县东南。(按《史》,武兄霸,
  弟显,兄弟五人皆有名。按《志》,武后曰随,显后曰包,兄弟五人。包子攀,又皆有名,曰英、曰宗、曰祗,虽见之志第,曰郫人尔,莫知为武后否也。’按《谱》,武二世孙曰英,五世孙曰宗,宗子攀,然英见之志第在武兄弟前,攀父曰包,又与谱异,或者谱为未详,不然何氏世世有谱,当为蜀氏族第一矣。然自汉至晋武弟显之后犹传如志云,亦盛也,谱远不可考。或居长安,或徒江南。)这一记述虽然过于混乱,但证明郫县何氏为何武之后却是事实,并且何武的后代多为名流。另外,这一记述也道出了何武后裔演变与迁徒的情况。
  关于何氏迁徒的情况,史书中还有不少记载,如《后汉书。何敞传》云:“敞,字文高,扶凤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其先家于汝阴(今安徽阜阳),六世祖比干徒居平陵。”关于何比于在《陕西通志》中有记载,这里不再述。又据《汉书・何并传》载:“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徒平陵。”从何比干和何并祖父迁徒情况看,在西汉时期,由于国都在长安,何氏西迁,向政治,经济中心的国都靠近是很正常的,也是一般迁徒的原因之一。何氏的迁徒情况,以后诸朝更为频繁。唐高宗时,河南光州固始何嗣伟,跟随陈元光入闽;至唐末王潮入闽,以固始人先世对福建有功,表授何氏入闽祖先为安抚使,分田划地,安插族人。受到众人的信赖。宋朝淳佑年问,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均在漳州)。何逖基的五个儿子再次迁徒,三子元钲为诏安何氏始祖。长子元镇为和地何氏始祖。据《何氏族谱》记载,何氏还有迁至南京,江西的。宋末元初,有一支自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蕉岭、大埔、梅县,然后又分支各地。清朝中后期,部分何氏儿女开始移居海外。
  何氏以汉族为主,在历次民族大融合中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入何姓的,主要有鲜卑族、瑶族、吐谷浑族、达斡尔族,壮族等。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何氏分布,香港、台湾、东南亚诸国以及欧美也都有何氏儿女。

  何姓起源参考之四。
  将错就错说何家

  山西省灵石县有个两渡镇。因早年到这里需涉水过两条河,因此而得名“两渡”。两渡何家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当初,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后因居官赴任,经商外出,久落他乡。另外,两渡地处晋中南北交通要道,外来户渐多,所以现在两渡何姓的人家,远不如过去多了。 
  山西灵石县两渡何氏十七世后人何长旺:从我小时候,大人们对我们说,我们两渡何家是在乾隆年间比较辉煌发达,在那时,老人们说,我们何家做官的差不多,在外边有几十个人,他们说,我们两渡何家那个时候,在朝廷里,半数是姓何的,当时清官说两渡是“何半朝”。 
  两渡镇的何家曾有着风风光光的一段历史,可是他们却说自己是个将错就错的姓氏,巧的是我们也了解到在台北新竹等地居住的何姓,也是这么说。原来,他们原本不姓何,姓韩,只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韩国唐叔虞的后代,传到韩王安时,被秦国所灭,于是子孙纷纷离开河南老家而分散于各地。跑到长江和淮河流域一带的人,由于当时韩跟何的发音十分接近,大家怀着亡国之痛也就将错就错以何为姓。两渡何家还有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
  山西灵石县两渡何氏十七世后人何长旺:那时候,老人们还见过西太后,她来两渡的时候,由何乃莹保驾,他说在两渡,我敢保证西太后的安全,你把轿帘搭起来,让我们两渡父老乡亲看一看,老人们说,我们都见过,跪在道两旁,看西太后。 
  据说,当年慈禧落魄西行时,曾路过两渡镇,得知这里的何家出了不少在朝里做官的人,出于对两渡何家的信任,还在两渡的窑洞里住了一夜,吃了不少当地的土特产,传说,西太后对两渡何家大加赞赏,这段历史成了何家老老少少的荣耀。两渡何家历代以书香世家著称,曾有“无何不科”之说。 
  山西灵石县两渡镇副镇长何义虎:两渡何家从河南搬过来就比较重视教育,从历史上出了不少的文人进士,有父子进士、弟兄进士,出了不少文官,所以从历史上就比较重视,历代都比较关心后一代,注重教育,尤其现在,原来教育用的一所小学校,是(何氏)家族的一个学校,以后,两渡镇没有地方,没办学条件,这里比较开阔一些,地形比较好,所以捐献给了两渡镇,这边是中学,那边办小学,办了教学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这个地方。 
  根据台湾台北县何氏族谱的记载,在唐高宗仪凤年间,也就是公元676年的时候,何氏的先祖就迁到了福建,后来又迁入台湾,因此,居住在台北、新竹、彰化、嘉义等地的何氏人家和大陆的何氏一样,一致认同,何姓和韩姓原来是一家人,总之都是源于周文王的姬姓。没想到这么多年,山西省灵石县两渡镇的何家还保留着被村民们称为八赴院的老房子。老何家的人告诉我们,这房子至少有100 多年了,当年的房主早已不知去向,可能去了海外,也许去了台湾。虽然人去楼空,岁月的沧桑写在每块砖石上,仍然掩饰不住何氏先祖曾拥有过的辉煌。 
 
我是姓何的
 
姓何兄弟姐妹过来打招呼,聚聚啦。。。
 
算我一个,呵呵
 
何氏宗亲,天下一家。。。。
 
清明祭祖-何氏其中一支。
 

附件

  • 清明活动-35.JPG
    清明活动-35.JPG
    148.4 KB · 查看: 184
电白和沙琅何氏一支也要加油了。。。。。。。
 
  广东《何氏族谱》记载的何氏源流

  我何姓本于韩,而韩本于姬,乃周武王支子叔虞裔也,成王封叔虞于韩固侯爵,而国弱小,东迁后,为晋所并,至曲沃武公时,韩侯之裔有万公者,捍卫有功,复受封于韩原,号韩武子,犹系姬姓,四传至韩厥公,为晋卿,乃请从初封,以韩为氏,七传至虔公,复受王命为诸侯,八传至宣惠侯,与赵、魏、齐、楚、燕、秦并称王,凡十四世传至王安七年,为秦内吏所掳,是岁即秦始皇十七年也,秦以韩地置颖川郡,由是韩之国族奔窜隐伏以避秦虐,韩威烈王支子曰{者,考浈阳木记,初祖{,王安以祖尊且贤,命为公族大夫,与韩非同秉国政,尝谏王安勿朝秦,弗听,乃退处韩原,及安被秦掳,遂携姜氏妣流寓庐江,寓要津,买舟送济,取资自给,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为张良所击,误中副车,大索天下不获,疑为六国公子所使,乃下令潜访六国裔屠之,秦循令密遣胥役,遍诘乡民姓氏时祖撑舟济渡,胥诘曰,子何姓?祖未知彼为秦胥,适天寒冷,戏指水曰“此吾姓”,意以水寒喻韩,实非有隐也,胥不悟,复问曰,若姓河耶?祖颔之,盖年老耳聋,实不知胥之云何姓,并不知胥为何等人,姑为点头而已,胥乃藉河而去,祖后知为秦胥,乃叹曰:吾获免于刀锯者,河之一字也,岂非天启耶,欲改姓河,转思姓氏从人,岂可从水,遂改姓何,及汉灭秦,祖乃构室营田以立家产,子孙承之,而系庐江之望焉,本支始祖昶公者乃{祖四十一世孙,晋太常正卿泽祖仲子也,生于石晋,仕后周,为广东参军,从征南海,御冠死于阵,能以英灵见母,又见其妻曰,我为臣尽忠,汝为妇当孝,无以存亡二心,忽不见,后数日始知有司以闻,乡民立庙记之,凡乡间水旱疾疠,祷之辄应,宋熙宁间赠侍御清海军节度使,庙在南雄城东二十里,遗址今存,妣戴氏,生二子,曰、曰迈,始居广东。 (广东何二九的孙辑录)
 
  何姓迁徙史

  概述

  流徙迁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标志。何姓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迁徙必然是家族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庐江何氏大同宗谱》《迁徙》卷记载,何姓历史上至少有2089支次一定规模的外迁活动,按省排名:
  安徽第一。外迁1074支次。涉及潜山、怀宁、桐城、宿松、太湖、望江、合肥、庐江、含山、元安、英山、霍山、黟县、铜陵、青阳等15个府、州、县。
  湖南第二。外迁412支次。主要是衡阳境内的柏台、大谟、敦笃、七甲、五甲、敦德、黄田、白茅、庚四等地或何氏支系。
  湖北第三。外迁403支次。分散在黄岗、蕲春、罗田之县的本原堂、马鞍山等11个地方或支系。
  广东第四。外迁96支次。其中大埔7支次,梅县29支次,蕉岭60支次。
  福建第五。外迁60支次,皆为武平县何氏支系。
  江西第六。外迁约33支系。多是会昌何姓族人。
  此外,在《庐江何氏大同宗谱》中还有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何姓人迁徙流动的记载。
  如果就以上数省中哪个县何氏外迁的支系多少而论,则名次如下:
  安徽省怀宁县第一,外迁783支次;
  湖南衡阳县第二,外迁412支次;
  湖北黄岗县第三,外迁245支次;湖北蕲春县第四,外迁157支次;安徽太湖县第五,外迁109支次;安徽桐城县第六,外迁89支次;安徽霍山县第七,外迁86支次;安徽望江县第八,外迁80支次;福建武平县第九,外迁60支次;安徽宿松县第十,外迁41支次。
  在何姓族人这些广阔的去处中,尤以陕西、四川、河南最为集中,仅安徽境内迁往陕西的何姓族人就有313支次,怀宁占 198支次;湖南衡阳各地迁往四川的何姓人有170支次,其有柏台的111支;安徽迁往河南的何姓人41支次;湖北迁往河南的何姓人92支次(其中有黄岗本源堂的52支)两省共133支次。
  何姓的分布东至台湾,西达陕晋川渝,南抵云贵,北及辽宁、吉林。
  人口迁徙流动的原因无非是官封公派,流放谪徙,官方移民,自然灾害,以及古代的政治家难,战火匪祸等。具体到何氏家族的迁徙,除上述一般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更为特殊的因素。
  西汉建都长安之后,曾迁徙关中贵族后裔、官僚、豪强到长安的周围,累计人口达30万人,到西汉末期,移民达120万人,几乎占关中人口的一半。直至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黄河花园口被炸,1942年的大旱两次大灾害,仍有成千上万的河南入流入关中八百里秦川,以至在今天的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有众多的居民操着纯正的河南乡音,常令新到这些地方的河南人倍感亲切。
  严日煜在《三省边防备览》中说,清代陕西境内的秦岭、大巴山区,深山老林,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土著人口不多。正是这样的蛮荒偏僻之乡,恰恰为外省土狭地薄、衣食无着的穷苦农民,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大批的“流民入山者,北则取道西安、凤翔,东则取道商州、郧阳,西南则取道重庆、宜昌,扶老携幼,千百万群,到处络不绝。”。
  四川属“天府之国”,生存环境,经济因素,也必然成为何姓人大规模人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何姓外迁的族人中,兄弟相伴,举族同迁的现象在史志谱牒中并不少见。安徽怀宁县库领何氏是迁陕规模最大的一支。该地何氏自“守”字辈开始,有极严格的辈份用字。仅“伟”字辈迁陕的就有弟兄128人,“伟”字辈之下的“恩”字辈迁陕者有弟兄85人。族谱记载的只是按辈排列的同辈弟兄,加上他们的妻室儿女,这个数字就会更加宠大。另外,一次性举族同迁者,族谱中也时有记述。像库岭何氏中伟笔、伟勃、伟照、伟正、伟意、伟煊、伟完、伟洪、伟楠、伟梗、伟桎、伟枋弟兄12人都是一次同时迁入陕西的。其后的恩传、恩禄、恩爵、来自北方恩科、恩全、恩贤、恩真、恩太、恩典、恩楼、恩发 11位弟兄也是如此。
  江苏常州何墅、何贤一支就是因为他负笈从师,因与冯氏联姻,而迁居青山里,奠定了青山里何氏的基业。
  湖南省衡阳七甲何氏何材、何朴两房在广西融县经商发迹,遂举家由湖南迁居此地谋生。
  广东省三水县梓秀乡人何财美,因其始祖何荣道妣邓氏与始祖分葬于平岗乡,遂率其子何平在始祖妣邓氏墓地结庐守孝,数年不返,后在此地立家成族。平岗与梓秀乡虽相距不远,但在何氏迁徙活动中也属罕见的一例,说明了何姓人以孝传家治理族众的优秀传统。东汉何氏家族,以文化上的贡献而独领风骚。这些魅力引起了同时代名流大家的关注,像诗人陆游、民族英雄文天祥、理学大师陆九渊等都曾与东阳何氏过从甚密。

  先秦时期

  韩武子被“封于韩原”。韩原在陕西省韩城县西南。韩城西南高地9公里处有一村子名西少梁,往东1公里处的村子叫东少梁,这两个村子是春秋时代少梁国的标志,人称古少梁地,这便是韩原的中心,韩武子封国的都城就在此地。往南约1公里处,是韩城首镇芝川,镇东南的小丘上有司马迁的庙宇和坟冢。身处丘顶回首北眺,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东、西少梁村和围绕两村的辽阔平原,还有镶嵌在平源东西方向高出平原的土塬。这样一个地方就是整个韩原了,她是韩何人们的故里。
  《史记・韩世家》记载“宣子徒居州”。韩宣子在位期间,将韩的都城迁到了“州”这个地方,一些注释和辞书都说它“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南”,或“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南40公里”处。实际它在今天河南涓县的武德镇,周围土地平旷,沃野千里,当年,它是西周的畿内之邑。《左传》昭公七年,郑国子产把这个曾属晋的地方,给了韩室子,宣子将都城迁往此地。
  韩宣子的传人贞子,又把国都“徙居平阳”。今山西省的临汾市古称平阳府。汾河宽阔平缓。清澈涌动的河水滋润着肥沃的晋南盆地,曾是上古时代帝尧看中并建都的地方,附近的曲沃、新绛、翼城都曾作过晋国的都城。韩贞子将都城迁此,具体位置是今临汾市鼓楼西南约10公里的金殿镇。因其处在乎水主干道“母子河”之北,故称平阳。
  韩贞子之后至武子启章时,又将国都迁到了宜阳。这是汉代高诱为《吕氏春秋・任数》篇作注时提到的。宜阳在河南洛阳西南方向,是古时关中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在宜阳城约27公里处有一地叫韩城,当地耆老称这个韩城是当年韩国的陪都。近些年在附近还有不少文物发现。
  清代的河南《禹州志》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景侯(六年)改栎邑为为阳翟”,并迁都于此”。《吕氏春秋・任数》篇,同是高诱的注释说:“……武子,都宜阳,生景侯处,徙阳翟”。《史记・韩世家》也记载:景侯九年“郑围我阳翟”。看来,韩景侯迁都阳翟,也是韩国向东南拓展的重大举措,但这是韩国都城的第五次变迁了。据考证,韩景侯迁作都城的阳翟在今天河南禹州城北的八里营,该村北方的土岭,至今还叫北城陵,早年陵上一株大古槐,名城陵槐。周围还有两丈深的古城壕遗迹。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魏攻楚国,在榆关(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展开激战。当时的郑国依恃魏国的力量而轻视韩国,韩哀侯乘机灭了郑国,又一不做二不休,迅即把都城也由阳翟迁到了郑(今河南省新郑市,距禹州35公里),郑是轩辕黄帝的故里,西有县茨山,中岳嵩山自西向东由高而低至此处突然拔地而起,高耸云天,有“中天一柱”之誉。若遇晴朗的早晨,登临山顶,极目北望,可见一线黄河,蜿蜒东去。
  公元前230年,即韩王安九年,秦灭了韩国。《资治通鉴》胡之省注曰:“秦灭韩、遂心阳翟县为颍川郡治的。”《禹州志》也说,“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可见,韩国以郑为都仅过短暂的5年,就又迂回了阳翟。自公元前403年,韩景侯以阳翟为都,至公元前230年韩为秦所灭,总共是173年,除去在郑的5年,韩国以阳翟为都前后达168年之久,现在的禹州市,带有“韩”字村名有6个之多。

  西汉时期

  依据《客家何氏源流》等资料可知,何氏在得姓后不久,居住在今天安徽阜阳的何刺之弟何庶生了5个儿子。其中长子何成17岁时被策举为贤良(西汉初年一种推荐选拔人才的政策),后又选拔为博士生员,汉景帝时初入仕为江都王相(汉初同姓诸王受封后并不到封地理事,而由相代理地方政事,江都王封地在今长沙地区,贾谊、董仲舒也曾先后做过江都王相)。
  汉武帝时,何成任治粟都尉(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长),死后追赠安都侯,食邑在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因而其家人迁居扶风平陵居住。何成有一子何果,何果生一子名何比干。何比干曾随晁错学习《尚书》。汉武帝时,何比干任廷尉正(是主管全国司法监察事务的廷尉的主要属官之一,负责执法量刑工作)。当时的廷尉是张汤,张汤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酷吏,他治理狱讼案件刻意严刑酷法。何比干作为他的主要部属,却为人宽厚仁慈,总设法解脱他人罪过,并因此多次与张汤发生争执,不久被外放为丹阳都尉 (今河南汝阴县的司法长官)。何比干到任后,执法严明公正,监狱中无受冤之人,因而汝河、淮河流域的人称他为“何公”。
  《后汉书》因此赞誉他说: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89年)三月某日,何比干午睡时梦见贵客车骑满门,他醒来后正告诉妻子梦中事时,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对他说:你积有阴德,现在我赏赐给你一件符策,它可保佑你子孙繁盛。说完这话后,老太太从怀中抽出一个长9寸,由990枚竹简组成的符策,预言他将有子孙990人,让子孙每人各持竹简l枚。这则故事虽不可全信,但何比干生有6子3女,何氏家族在今天的陕西境内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却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何比干诸子虽无显名,但后代却绵延不断,他的五世孙何宠曾做过千乘都尉。六世孙何敞,东汉时曾屡次为官。何敞为人公正,先在太尉(东汉最高军事长官)宋由幕府任幕僚,后因策试成绩优异,先为侍御史,后为尚书,常直谏当权的窦氏家族揽权,深受窦家忌恨。窦氏家族终于设法把他排挤出了中央中枢机构,外放任当时素以骄贵闻名的济南王刘康的太傅,深受刘康敬重与礼遇。后又迁为汝南(今河南省南部)太守(最高地方长官)。治理地方以宽和为政,积极组织生产,修渠筑堤,垦田3万顷,深受百姓拥戴。
  除何比干家族外,平陵还有一支从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迁来的何姓人家。这支何姓人家的著名人物是廉吏何并。何并的祖父曾是“二千石”一级的高官,其家族因此迁到平陵。何并曾做过郡吏,后任大司空(东汉后期最高行政长官)何武掾(下属部门长官),深受器重,推为长陵县令。何并任职期间,长陵县风俗淳美,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西汉末年哀帝时先后任陇西太守、颍川太守,为政清明,政绩显著。他的儿子何恢,王莽朝曾任关都尉,子孙绵延不断。河南地区不仅有何并先祖,更有其他众多的何氏家族。如汉帝何皇后,也是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宛平县境)人,其兄何进先为郎中,后为虎贲(b巨。)中郎将、颖川太守,最后位至大将军,封慎侯,权倾朝野。再如陈国(今河南淮阳)人何熙,位至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行(代理)车骑将军。
  西汉时四川北部的郫县,也是何姓家族兴盛之地。早在西汉宣帝时,何武家族在这里已经声名显赫。何武兄弟5人,他 14岁左右,因善唱歌颂汉朝德政的诗歌;被汉宣帝召入宫中力口以赏赐,并令入太学跟随博士受业,专修《周易》。因策试甲科为郎官,后在中央与地方多次任职,最终由太守、州刺史迁升为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位极人臣,权倾朝廷。何武为人宽厚博学,以乐于奖掖人才闻名,痛恨结党营私。汉成帝时,土地兼并严重,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何武为挽时弊,与御史大夫孔夫一起主持过“限旧”运动,试图遏止豪强兼并之势,但因不能从根本上革除弊政,收效甚微。晚年因不满王莽专权,不堪忍受侮辱,被迫自杀。东汉时,郫县又出现了另一支何姓经学世家,其中的名人有学通五经的何英,他曾写过《汉德春秋》15卷。何英的孙子何汶,学识渊博,有传世之作30卷。
  除了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的何姓家族在西汉时曾有名于当时外。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北)人何休,更是东汉大儒。他的父亲何豹曾做过少府(皇室财务大总管),为人质朴不善言词,但却聪明灵秀,对六经有深入的钻研,曾作《公羊春秋解诂》,至今仍是研究《公羊传》者必读之书。何休也曾经做过议郎、谏议大夫等枢密官员。另外,东汉末年南阳襄乡(今湖北省枣阳市东北)人何颐,豫章南昌(今江西省南昌)人何汤,也都有名于当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混乱的时期,自东汉末至南朝宋齐梁陈三百余年,仅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正史记载的名人就有10代48人,其他三大郡望中的名人虽稍逊于庐江何氏,但也堪称名人辈出。这一时期何姓播迁的区域以4大郡望为主线,旁及一些支系与少数民族改姓何氏的人,大致说来主要分布在:庐江郡属地的今安徽寿县以南、江西九江市以北厂长江以西地区;东海郡辖区内的今山东枣庄市以东、江苏连云港市以西的地区;陈郡管辖区内的今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地区;蜀郡郫县管区内的今四川省西北部、青海、甘肃、湖北部分地区。此外,三国时吴国后主孙皓的母亲何姬,是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何姬既为国母,其家族想必也颇有声势。西晋时吴郡人何楷曾做过吴郡太守。南齐高帝建元三年(481年),巡行天下,在衡阳(今湖南省衡山东北)发现了四世同堂的何弘一家。朝廷免去何弘一家的租税徭役,诏诰天下将其作为孝友传家的楷模。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发展、大变迁时期。何姓人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之一,也随之发生了诸多重大变化与调整。一方面,随着士族门阀制度的土崩瓦解,作为何姓代表的魏晋南北朝4大郡望,也开始逐渐消亡,何姓人因而更进一步散布到华夏大地的广袤原野中。特别是何姓人开始向江南各地迁徙流动。
  据台北县《何氏族谱》记载,唐高宗仪凤年间(约676年),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何嗣韩,随经略使陈元光进入福建,不久定居于福建。到唐僖宗时,固始何姓人再次随王潮、王审知进入福建,被授予安抚使,分田划地,受到表彰。此后,庐江何氏也多次迁入福建,并由福建进入广东、浙江沿海地区。据《何氏族谱・总世系图》与《客家何氏源流》记载,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之年),庐江何旦及其子孙,先后迁到了广东梅州、潮洲、福建汀州地区。
  另有一些何姓支系进入了浙江、贵州、云南地区。此间的何姓名人中,既出过皇后、地方节度使,也出过科技文化名人。唐代后期,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何姓女儿聪颖温良,被选入宫,初侍寿王李晔,李晔即帝位,册封为皇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北)人何进滔,其家世代行伍,多有做军校的人。他少时就以慕僚身份客居魏镇(今河北省大名北)节度使田弘正军中。后因领兵征讨李师道(当时另一地方割据势力首领)等有功,先升侍御史,后领节度使(唐代安史之乱后主管地方军政财权的地方大员),统治魏镇十余年,地方人民安居乐业。他的儿子何弘敬,孙子何全橘也曾先后承袭魏镇节度大使,因而何进滔一门统治魏镇长达42年之久,并全部由地方节度使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将入相,三世统治地方,三世继任宰相,由地方官进而入主中央中枢机构的世代官宦人家的显例。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何蕃,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身在太学20年,深为同僚与学生敬重,成为一代学人楷模。栖凤西域(今陕西省安康西)人何妥与其侄儿何稠,兼善工程建筑,多次主持大型工程建设工作。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中原士家大族纷纷南迁,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一些以游牧骑射为业的北方游牧民族大显身手。两汉时曾多次侵扰关中刘氏政权的匈奴族,虽在中原政权强大力量的进攻下被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后裔的一部分在北魏时发展为高车部,或敕勒(讹音读铁勒)部,散居在漠北广大地区,以游牧骑射为业,不断兴旺壮大。至隋大业年间,形成了与突厥抗衡的回纥部落联盟。隋末唐初,回纥各部与唐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后回纥部又改称回鹘。唐末在今内蒙古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活动的一支回鹘人,改姓何,不断向中原地区推进。由于这支何姓回鹘人骁勇果敢,在各种军事力量纷争攻掠中脱颖而出,受到各种割据政权统治者的重视。后唐武帝李克用统治时,这支何姓回鹘人中的何庆做了李克用的军中小校。到后晋石敬塘起兵时,何庆的儿子何怀福先做小校,又专管马匹。石敬塘即位后,何怀福的儿子何建,先做了禁军头领,后又相继做过泾、邓、贝、澶、孟五镇节度使。到后蜀统治时期,何建又官至中书令,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长。

  宋元时期

  唐末五代之后,中国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一方面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加快;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变迁幅度的增大,人口迁徙流动的幅度也自然加大。作为全国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何姓人家,也随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遍布全国各地,占汉族人口 1%以上的大姓。不仅如此,明清以来何姓人还不断向海外迁徙拓展。时至今日,何姓华人已遍布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大洋洲等地。何姓人可谓已遍播全球各地,成了一个名闻环宇的大家族。
  宋元时期,何姓人的播迁速度进一步加快,播迁范围也迅速扩大,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何姓人才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中的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文化名人灿若繁星。政治大员比比皆是,他们或出入朝廷、总理朝纲,或治理一方、政绩显著。尤其是在这个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冲突异常激烈的特殊历史时期,何姓人在朝为官当政者,主持正义,力斗权奸;在军旅为将士者,作战勇敢,不惜血染沙场,马革裹尸;出使敌营者大义凛然,义正辞严,不辱使命。表现出了何姓人忠勇仗义、视死如归王的气节与风范,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展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仅两宋时期,何姓人就有付[睿-目+木]、何昌言、何涣3人高中状元,何执中、何常等30人进士及第,其中大庾人何源一门三进士,名闻四方,何造之三世泉第,家有“三桂堂”,名噪一时,实堪何姓盾人引以为荣。更值得何姓后人自豪的是,―这些状元郎、进士郎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忠勇可颂。政和状元何碌(今四川省仁寿人),曾;多次上书揭露权臣王黼结党营私,专权误国,并最终以15条罪状参倒王黼及其:同党胡松年、胡益等。金兵长驱直入中原时,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力主抗敌,并以尚书右仆射,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的尚书省长官)兼中书侍郎的身份取代唐恪为相,组织京师保卫战。京师陷落后,他与徽、钦二帝被掳往金营。被寸甲往金国后,绝食而死。
  政和进士何铸(浙江省余杭人)、重和进士何兑(湖南省上麓人),在南宋高宗朝岳飞冤狱案中,都不媚权贵,力主正义,勇斗权奸。何铸以御史中丞(主审狱诉)身份为岳飞辩诬,多次在高宗面前直言岳飞不反,并因此被贬官。何兑以通州(今湖南沅陵)判的身份,上书朝廷,痛斥秦桧贪功误国,因而被下狱杖责。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人、武进士何灌,多次大败西、夏兵,并在金兵攻京师时于城下与金兵奋战三日,最后战死军中。抚州安乐(今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同年进士何时,任兴国县知事。
  蒙元大军南下时,他响应文天祥号召,与蒙元大军激战,兵败削发为僧,隐姓埋名,终了一生。黎州(今四川省汉源县)通判,汉州德阻(今四川省德阳县)人何充,奋勇抗击蒙元军队,兵败被俘,不为高官厚禄引诱,宁死不屈,死而后已。其妻陈氏更是痛骂蒙元,誓死效忠赵宋王朝,结果其妻子、孙儿并亲戚40余人都英勇就义,传为佳话。
  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人何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官刑部侍郎、权工部尚书 (代理工部长官),以诗名于当时,著有《月湖诗集》,流传于后世。咸淳进士,福建淳安人何梦桂,官居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学问精深,著有《易衍》、《中庸致用》等书,多发前人所未发。
  四川南充省人何涉,勤学苦读,学识渊博,中进士后与大文学家范仲淹等过从甚密,初为著作郎,后任职地方,所到之处多设学馆,广召徒众,奖励后学。特别是他对《左氏春秋》的讲论颇有深意,随其问学听讲者众多,宋朝名将狄青就经常随他听讲。
  湖南邵武人,何兑之子何镐,与理学大师朱熹过从甚密,深明儒学经世致用之学,任官免赋简政,轻徭便民,被当时学者尊称为“台溪先生”。
  浙江省金华人何基,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再传弟子,学问精深博大,极受时人推崇,著书宏富,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等。
  西安人何新之,官至枢密院编修官,有《诗林万选》等书流传后世。
  许州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何中立,中进士后,先为集贤校注、枢密直学士,后任陈、许、杭三州知州,喜好文词,是一时名士。
  陕西省蒲城人何去非,学问广博,见识深远,一生屡任教职,备受大文学家曾巩、苏轼推崇。
  福建大庆人何大正,博通诸经,被称为太学三杰之一。大庾人何源,精通经史,教授有方,一门三进士。长子何衢亭,通《春秋》,为宝v进士;次子何光龙,精《礼记》,享淳进士;弟子莫如德,专攻《周易》,是淳v进士。
  元代何姓人虽不如两宋那样声名显赫,然而何姓人中为将者勇猛善战,战功彪炳。为官者出为地方长官,入为朝廷重臣,且多有政绩。为学者埋头读书,潜心儒学,文名不凡。甚至连居家不仕不学者,也有以高义至孝闻名于世之人。
  何伯祥 易州易县(今河北省易县)人,幼年即从军,归附元朝后,拔洛阳、围归德、破蔡州,战功卓著。后随元世祖拥兵南进,参谋军事,出谋划策,多有作为,后病死于军中,追封易国公。可谓一生军旅,战功卓著。他的儿子何玮也早年从军,多次打败南宋贾似道(南明弘光小朝廷宰相)等宋兵,为蒙元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出为湖南宣慰使、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等地方大员,人为中书参知政事、侍御史、御史中丞、太子詹事兼卫率(太子最高属官)等中央大员,死后追封梁国公,备极荣崇。北京人何实,祖父世代为官,少虽孤弱,长大后通多国语言,又骁勇善战,曾充任蒙元宰相木华黎前锋,攻城夺地,战功显赫,并因军功被赐金虎符,准便宜行元帅府事。
  何荣祖 太原人,世代为吏,精通政务,出为山东、河南按察使、云南行省参知政事等地方大吏,入朝曾为尚书右丞、中书右丞、中书省平章政事,昭文馆大学士等中央要职,死后追封赵国公。他的儿子何惠又曾荣任秘书少监。蒲圻(今湖北蒲圻县)人何槐孙,聪颖多识,为官精于政事,能除奸理冤,政绩显赫,著有《善政指南》一书,后世广为流传。
  何景福 福建淳安人,自以为生不逢时,官府多次征召不就,博学多才,著有《铁牛翁集》。乐安(今四川省广安)人何中,自幼聪颖好古学,家有藏书万卷,都曾亲手校理一遍,学识弘深渊博,为当时名士。何槐孙之父,湖北蒲圻人何天骏,深爱经史之学,游情翰墨,博洽不群,曾为湖南湘乡学正。何天骏族人何维也卓尔不凡,文采超群。昌平(今北京市昌平西)人何失,恃才傲物,善诗赋。元朝至正年间,公卿大臣交相荐举,他以父母年迈为由,始终不肯入仕做官。何失之弟何澄善作人物树石画,其《归庄图》备受称赞,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精品之元代的何姓人物中,还有延安洛川人何从义。他虽居家不仕不学,却行如其名,孝义薄云天。他的祖父、祖母去世后,他多年在墓旁搭草棚守护,疏食孝衣,不敢稍有懈怠。不仅如此,他对伯祖父、母,叔祖父、母,父母、叔父母也孝敬至谨,送葬祭奠毫不怠慢,世人多有称颂。

  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是中国社会大变动、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覆亡,满清军队的入关。在此其间,中国各地人口流动频率与规模也空前高涨。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大事变,也对各地人口的迁徙流动,特别是江南各地人口的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何姓人在社会大剧变中,进一步散播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开始向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国拓展。
  奉贤(今上海市奉贤县)人何廉家族在明清两代就名人辈出。何廉本人元末官至雷州府判,其弟何广因精通法律,参定律令有功,明初升任陕西按察副使。何广的族子何天祥官医学教谕,为一代名医。何天祥之后24代行医,且代有名医行世。其中著名的有他的重孙何;澄、曾孙何严。何严官至太医院院判。何严的儿子何全,精通医术,奉召授御医,掌太压院正使,留侍内廷,有功,御赐建立俊士。何全的儿子何凤春,官太医院御医,孙子何九经,官御医,封迪功郎。何九经的孙了子何十翼,也是一代名医,曾官景、楚两府良医正。何十翼的儿子何从政,为太医院医士。
  何从政的孙子何汝国,是清初上海名医。何汝国的孙子何炫,是唐熙三十年(1691年)岁贡生,著名医学家。他不但医术高明,还著有《何氏虚劳心传》《何嗣宗医案》《何氏伤寒纂要》《伤寒本义》《金匮要略本义》《保产全书》等医学专著,及诗集―《怡云诗稿》。
  何炫的儿子何王模,得家传医术,名噪江、浙,工诗,有《倚南轩集》四卷、《萍香诗草》两卷等。何王模的儿子何云翔,为太学生,医承世业。何云翔的儿子何世仁,为国子监生,候选布政司理问,精医术,善治伤寒,有《伤寒类辨》两卷,《重固三何医案》、《治病要言》、《竽山草堂医案》十六卷、《何元长先生医案》两卷、《福泉山房医案》十卷。
  何世仁的儿子何其伟,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曾为林则徐夫人治愈顽症,编成渐次戒鸦片烟的《救迷良方》,在民间广为流传,收效不错。他的医学著述宏富,主要有《医学妙谛》3卷(原名《杂症歌诀》,引历代医学名著精论,将病因、治法等编成七言歌诀。)《何氏药性赋》、《何氏四言脉诀》、《杂症总括》、《医大史传》、《医学源流论》、《停竿山人医案》、《世济堂医案》、《竿山医案择效》等。何其伟的弟弟何其章、何其超、何其瑞也都是一代名医。何其伟的儿子何昌福、何鸿舫也都精通医术。何昌福初习儒,后承家学,代父诊疗,著有《壶春丹房医案》、《论病条辨》等医学专著。何鸿舫是太学生,工诗能画,擅书法,医道高明。何其超的儿子前高涨。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大事变,也对各地人口的迁徙流动,特别是江南各地人口的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何姓人在社会大剧变中,进一步散播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开始向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国拓展,并在上海、南京、江苏、江西等地形成了新的世家,他们中的佼佼者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数百人之多。
  奉贤(今上海市奉贤县)人何廉家族在明清两代就名人辈出。何廉本人元末官至雷州府判,其弟何广因精通法律,参定律令有功,明初升任陕西按察副使。何广的族子何天祥官医学教谕,为一代名医。何天祥之后24代行医,且代有名医行世。其中著名的有他的重孙何澄、曾孙何严。何严官至太医院院判。何严的儿子何全,精通医术,奉召授御医,掌太压院正使,留侍内廷,有功,御赐建立俊士坊。何全的儿子何凤春,官太医院御医,孙子何九经,官御医,封迪功郎。
  何九经的孙子何十翼,也是一代名医,曾官景、楚两府良医正。何十翼的儿子何从政,为太医院医士。何从政的孙子何汝国,是清初上海名医。何汝国的孙子何炫,是唐熙三十年(1691年)岁贡生,著名医学家。他不但医术高明,还著有《何氏虚劳心传》《何嗣宗医案》《何氏伤寒纂要》《伤寒本义》《金匮要略本义》《保产全书》等医学专著,及诗集《怡云诗稿》。
  何炫的儿子何王模,得家传医术,名噪江、浙,工诗,有《倚南轩集》四卷、《萍香诗草》两卷等。何王模的儿子何云翔,为大学生,医承世业。何云翔的儿子何世仁,为国子监生,候选布政司理问,精医术,善治伤寒,有《伤寒类辨》两卷,《重固三何医案》、《治病要言》、《竽山草堂医案》十六卷、《何元长先生医案》两卷、《福泉山房医案》十卷。何世仁的儿子何其伟,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曾为林则徐夫人治愈顽症,编成渐次戒鸦片烟的《救迷良方》,在民间广为流传,收效不错。
  他的医学著述宏富,主要有《医学妙谛》3卷(原名《杂症歌诀》,引历代医学名著精论,将病因、治法等编成七言歌诀。)《何氏药性赋》、《何氏四言脉诀》、《杂症总括》、《医大史传》、《医学源流论》、《停竿山人医案》、《世济堂医案》、《竿山医案择效》等。何其伟的弟弟何其章、何其超、何其瑞也都是一代名医。何其伟的儿子何昌福、何鸿舫也都精通医术。何昌福初习儒,后承家学,代父诊疗,著有《壶春丹房医案》、《论病条辨》等医学专著。何鸿舫是太学生,工诗能画,擅书法,医道高明。
  何其超的儿子何昌梓,工诗精医,著有《香雪轩医案》、《烬余诗草》等。何昌梓的儿子何寿彭,精医,著有《医镜》三卷。何昌福的儿子何运亨,是大学生,医术高超,著有《温热暑疫节要》、《瘟疫编诀》、《何八愚医案》等。何鸿舫的儿子何振宇、何振实,也都精通医术。何廉的七世孙何孝,本是明中叶上海地区的乡间地”主,可他改变了对土地的传统经营方式,修堤筑渠,大兴水利,收入十倍于前代,积累了雄厚的家资,让三个儿子先后入太学修业。长子何良佐恬退不愿为官,年近60授南京光禄寺署丞。次子何良俊,自少年刻苦自学20年,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和藏书家,家有藏书4万卷。著有《柘湖集》28卷、《清森阁集》、《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世说新语补》等专著。三子何良傅,10岁通经史,14岁补诸生,嘉靖年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南京礼部主客郎中等职。著有《礼部集》。
  明清时不但上海有何姓文化世家,而且在闽、浙、苏、粤等地,也出现了不少何姓钟鸣鼎食、书香门第之家。
  明朝江西广昌(今江西省广昌)的何氏家族,自明初何文渊起,世代有人身居高位。何文渊,永乐十六年中进士,授御史,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保。何文渊的儿子何乔新,景泰五年中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后官至刑部尚书。何文渊次子何乔福,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尤其著名。何乔新五世孙何源,嘉靖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为官清正廉明,曾受到著名清官海瑞的赞赏。
  何源哥哥何涛,嘉靖乡试第一,授安庆府推官。到任三日,他下属的官吏告诉他应该去拜谒监司。何涛皱眉不去,随即辞官回家。在学术、文化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清代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何凌汉家族。何凌汉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他一生历任吏、户、工三部官员,为人处世严谨不苟,办事严明公允。擅书法,曾书《全唐文》御序。以道德文章才德俱佳,获世人称赏。
  他的4个儿子也都学有专长,是一代文化名人。长子何绍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进士,官编修。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著有《说文段注驳正》等书。其子何绍业,以祖父荫太学生官兵部员外郎。善书法、绘画,尤精篆刻。三子何绍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官至浙江道员。善书法,尤精颜体。四子何绍京,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法及鉴赏家著名于当时。

  迁入台湾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中,有一位立下了不世之功的人,他叫何斌,是何族人台较早的先辈之一。如今的台湾岛内,居住着至少重5万人的何氏子孙,在宝岛百家大姓中,名列26位。清朝初年,在东南沿海流传着这样一首赞誉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一举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五言诗:献图成决策,领港率艨艟。台海升平日,驱荷第一功。
  何斌,又名何廷斌,祖籍福建泉州。曾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将。他是一位海上冒险家,早年即泛海谋生,先去日本经商,后又到台湾发展贸易,前后达三十余年。
  何斌生逢乱世,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势中,他以干练通达,善言辩长交际,懂外语的优势取得了荷兰官商的信任,在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担任商务翻译的重要职务。时称“通事”。
  此时正与清军对抗的郑成功,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与清军激烈争夺沿海郡县,屡得屡失,难以固守。清政府采取迁海政策,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必须内迁四十里,不准越界外行,寸板不许下海,违者处死。郑成功的兵源粮饷,难以为继,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而荷兰殖民侵略者长期盘踞霸占台湾,横行海上,又堵住了他们海上的道路。
  何斌得知这一情况,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逃回厦门,把他绘制的台湾地图献给了郑成功,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初一,何斌亲自引导郑成功的船队,趁着涨潮,在鹿耳门登岛成功。又很快攻下了荷兰军队的据点赤嵌城,迫使荷兰侵略者签字投降,台湾宝岛在遭受异族蹂躏37年以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据一坦何姓谱牒记载,何姓人迁居台湾大概始寸明朝末年的何斌家族。何斌帮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成了郑成功的重要幕僚,其后裔也因此在台湾留居下来,并代代繁衍。而在郑成功及其后代控制台湾期间,以及在清朗中叶和近代国民党盘踞台湾时,又有不少何姓人前往台湾,并在那里留居下来,繁衍发展,使何姓人在台湾逐渐成了居第26位的大姓,并广泛分布到台湾的台北、新竹、彰化、嘉义、基隆、台中东势、凤山、士林内双溪等广大地区。
  何姓人在向台湾迁徙的同时,也向港澳地区挺进。何姓人在港澳的发展繁衍历史,与他们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繁衍状况基本相同。其中近代在香港最有名的何姓人莫过于何启。
  时至今日,何启的后人也是香港何姓人中的一大家族,并在香港地区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香港的何启是香港众多杰出华人中一位可以彪柄于中国近代史册的何姓英杰,那么澳门的何姓英杰就更值得何姓人自豪了。这其中不但有今日澳门首任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及其家族,而且有澳门著名的实业家何鸿(彳奚)及其家族富甲澳门一方。何厚铧及其家族的事业可以说源渊于其父何贤。
  明清之际,迁台的何氏族人远不止何斌一族。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五年(1652年)之前,福建漳州人何光瀚到达台南拓荒定居。1662年,有何义兴,何v随郑成功东征台湾。第二年,泉州人何积善到台盐水港开发,还有入垦台湾太子宫堡的何替仔等,在台湾地方志书及其他文献中都有记载。据《菲律宾庐江河氏宗亲会会刊》(1994)中,施源先生提供的资料,清代在凤山、基隆、士林、内双溪、台中、东势、新竹宝山都有何氏族人的足迹可见,转录如下:

  1、来自福建漳州平和、诏安两县的何氏族人。
  来自平和县境者:
  康熙中期,何攒公入垦雾峰。
  康熙末期,何廷谨人居今台中市公馆。
  乾隆初期,何怀安定居今台中市何厝;何宽祁入垦今大里乡草湖;何连魁人居今新化市牛埔里。
  乾隆中叶,何淑慎、何天成等人迁入今台中市何厝;何勤习拓荒到今台中市北屯区三分埔;何海南来居今台中市西屯区下七张犁;何叶在台中市南屯区沟子(土乾)定居;何汉、何承迁入今台中市南屯区新庄;何雅直、何溪水人居今大肚乡;何结生到今天的乌日下膀婿谋生;何云迁到漳化大村乡黎头厝。
  乾隆后期。何纯良人台中市何厝;何福随、何成德人居今台中市公馆;何昌入居今草屯,后迁台中市北屯区军功寮;何唱到今台中市南屯区新庄定居,何邻人迁今大里乡番子寮;何合迁入今彰化涌头;何文珍到今漳化大村乡黎头厝。
  嘉庆年间。何语,何实义等人人居今台中市何厝;何彩来台中市西区士库;何真实迁到今台中市北屯区军功寮;何正直迁入台中市南屯区新庄;何合掰迁入今台中市南屯区刘厝;何却妈迁今台中市南屯;何慧德迁到今大里乡沿途城;何洒迁雾峰乡本乡村。
  道光年间。何毅直迁入今台中市南屯新庄;何荣回迁入今乌日下膀婿。
  同治年间。何万盛迁入台中市南区顶桥子头。

  来自诏安县境者:
  雍正年间。何秀满、何自清、何自旋等人迁入今台中市何厝。
  乾隆初年。何朝保迁入今台中市何厝;何宗鲁迁入今台中市公馆。
  乾隆中期。何欺、何算、何强、何汉、何均、何文惠人居今台中市何厝。
  乾隆后期。何恭笃、何坐等人定居台中市何厝;何明山之先祖迁何厝,后裔则分散到北屯二分埔发展家业。
  嘉庆中期。何位、何诰等人迁人台中市何厝。

  2、来自福建泉州同安、南安、惠安三县的何姓族人。
  来自同安县境者:
  乾隆初年。何维迁入今台中县沙鹿镇潭子。
  乾隆后期。何茂椿迁居沙鹿潭子塔。
  嘉庆年间。何声良、何贞祥等人迁往沙鹿潭子(土乾)。
  道光年间。何富论、何光远、何龙得等人迁居沙鹿潭子(土乾)。

  来自南安县境者:
  乾隆中叶。何光益定居今溪湖镇竹园。

  来自惠安县境者:
  乾隆后期。何光添入居新竹市。

  3、来自广东嘉应州镇平、梅县二县的何姓人。
  来自镇平县境者:
  乾隆初期。何文明、何云贵父子迁人今高雄美浓。
  乾隆中期。何绍毅迁入今嘉义民雄,后人移居今苗栗公馆。
  乾隆末期。何元濂迁居今屏东内埔。

  来自梅县境者:
  乾隆中期。何思宗定居今桃园中坜。

  另据“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的藏台湾何氏族谱里,也显示了福建迁台族人的情况:
  何超天,自平和县迁台北板桥。
  何 才,自诏安县迁基隆。
  何士兰,自诏安县迁台北。
  何学都,自仙游县迁高雄。
  何圣前,自闽侯迁台北。
  何彦赐,自长乐迁往新竹。
  今天,台岛之内,有“台湾桃园县何氏宗亲会”,“基隆何蓝韩姓宗亲会”,“新竹县何氏宗亲会”,“南区韩何蓝宗亲会”,“台湾嘉义何大宗亲会”,“高雄市何氏宗亲会”,“台北市何氏宗亲会”等,这些何姓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布局,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岛之内何氏家族迁徙繁衍和分布的情况。
  1978年台湾户口普查显示:台湾何姓人口总计144503人,在台百家大姓中居26位;分布最多的五县市顺序是:台北市第一,20957人;嘉义县第二,16059人;台北县第三;13908人;台中市第四,12206人;台中县第五,11667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整整一代人的时段,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繁衍,不难推测,今天台湾的何姓人至少在15万人左右。

  移居海外

  近现代的中国社会风云激荡,风起云涌,各种社会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的迁徙流动也更加频繁。
  何姓人向海外的拓展,大致开始于明朝中叶。他们多数是由今天的广东、福建鸟东南沿海地区先迁居港、澳、台,再由港酒台向东南亚地区及欧美等地拓展。
  何姓人不但在澳港台繁衍发展,创造了宏伟的业绩,而且散播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为了加强联络,增进宗亲感情,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加坡的何姓华人先后成立了以何成法等为首的星洲庐江何氏公会,以何海光、何文华等为首的新加坡琼崖何氏公会,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
  在海外最有影响的要数何姓人在菲律宾创建的菲律宾庐江何氏宗亲会了。这个宗亲会1989年由何金朝、何恭育、何民觉等发起并成立了筹委会,筹集资金,确定会所,制定章程,办理注册登记,招收会员,同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章程规定:“凡属何氏族亲,旅居菲律宾者,不分国籍,只要能遵守本会章程者,年龄满18岁,经族亲之介绍便可入会。”会员义务包括:遵守该会章程及服从一切决议案;缴纳会费;捐输该会公益事业及福利基金与扶助会友;参加春秋祭祀及会员大会等。
  会员权利包括:享有选举权及被选权,与提议该会应兴应革之事宜;举行会员大会时,享有发言权及表决权;享有该会合理与合法援助之权利;会员若贫病无依者,衰老无生产能力者,可具函该会详述情由,经查属实,得酌情支持;如失业或求职者,有需该会介绍工作者,可到会申述,以推荐适宜之工作;会员如不幸逝世者,其亲属须通知该会,由该会发出通告,及襄理布终事项。该会成立后,致力于:帮助家境困难的族生完成学业;热心慈善公益,发展中菲友谊,经常响应商总及华文报社发起的各项救灾活动;参加宗联的各项活动,增进与其他宗亲会的联系,加强侨社团结;保持与国外各何氏宗亲会的联系。1992年11月新会所大厦建成启用。在邦板牙、宿务、怡朗、三宝颜、纳卯、苏禄等地区设联络主任。1992年11月,与马来西亚何氏公会、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香港何氏宗亲总会有限公司、澳门何族宗义堂联谊会、福建石狮庐江何氏福利互助会等,在马尼拉共同发起筹组世界何氏宗亲总会。1994年9月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首届恳亲大会,从此每两年轮流在各地举行一次,为加强散播在世界各地的何姓华人的情感与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南亚的泰国也有众多的何姓人从事各种商务及社会活动,涌现出了许多何姓优秀儿女。其中祖籍广东南海(广州),生于泰国的泰国新闻界著名女政治记者何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1964年毕业于泰国法政大学新闻系,1965年任泰文《荣誉报》记者,后在泰国英文《民族日报》、华文《京华日报》等报社任职。1982年后曾任《新中原报》督印人兼总经理、采访部主任二总编辑等职。她擅长政治新闻报道,所采写的新闻涉及面广,文字直率中肯,在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新闻界都颇有影响。

  何姓当今分布

  至于近现代的何姓名人更是浩如繁星。浙江绍兴人何炳元是著名医学家,著有《中风新诠》、《新医宗必读》、《内科证治全书》等学术造诣高、临床运用方便的专著,为近现代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省南海人何启,是近代早期改良派政论家,曾积极协助孙中山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各项主张,在推翻帝制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贵州省兴义县人何应钦,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政界要人,先后担任过周防部长、行政院长等重要职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湖南省宁乡人何叔衡,是中国××党早期领导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出席者,曾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监察人民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和内务人民委员等职。湖南酃县人何孟雄,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湖南华容人何长工,参加过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地质凯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广东省南海人何香凝,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画家,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广东梅县人何如,著名法语语言学家、翻译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学位导师。广东番禺人何炳林,是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化学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到芝加哥纳尔科学化学公司担任高级有机化举研究员。1956年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
  福建省闽侯人何遂,是老同盟会会员、原国民党将领,抗战时曾任国民党西南行营总顾问,建国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副主任、司法部长等职。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人何柱国,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党陆军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积极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并两次访问延安,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山东省荷泽人何思源,曾到美、德、法等国留学,并任过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北平市市长,为北京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并有多种专著出版。
  四川万县人何其芳,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兼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浙江省余杭人何思敬,是著名法学家。曾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法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政法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广安人何鲁,早年赴法国留学,获里昂大学硕士学位。建国前曾任四川大学等校教授、校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当代著名科学家吴有训、钱三强、吴文俊等都是他的学生。他还曾亲自审勘华罗庚的成名作《堆垒素数论》,并作长序介绍。他是最早把现代数学引进中国的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浙江省余姚人何国柱,是享誉中外的著名电子光学与核物理学家。他早年曾留学美国,并获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授,1956年回国在南开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系主任等职。浙江诸暨人何增禄,是中科院学部委员,享誉中外的著名真空物理学家。他早年赴美国留学,获加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并在罗切斯特大学从事光学研究。1933年回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光学专业。
  江苏省苏州人何泽慧,是中科院院士,享誉中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她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德国留学,并获工程博士学位,曾在德国从事核物理研究,1948年回国,为我国的核物理研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河北省蠡县人何作霖,是中科院地质学学部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奥地利、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学研究所特级研究员等职务。
  河北省藁城人何基丰,是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建国后曾任水利部、农业部副部长等职。
  目前何姓人在全国的数量已过千万之多,占全国大姓的第17位,在分布上,除遍布全国各地之外,呈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的分布格局。具体说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全国被调查的174900人中,有1759人姓何,这一数据,占全部被调查人口的1.006%和位居被调查的 1133个姓氏的第21位。另外,在被调查的24948个北京人中,有515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28人,占人口总数的0.513%,位居姓氏的第37位,在25029个辽宁人中,有447个姓氏,其中何姓有53人,占总数的0.212%,居第74位,在25092个上海人中,有391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91人,占总人口的0.761%和姓氏的第31位;在25244个福建人中,有246个姓氏,其中何姓有319人,占总人数的1.264%和姓氏的第19位;在25646个广东人中,有298个姓氏,其中何姓人483人,占被调查人口总数的1.883%和姓氏的第14位;在25239个四川人中,有521个姓氏,其中何姓人41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628%和姓氏的14位;在23795个陕西人中,有456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7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735%和姓氏的第29位。上述数字,尽管只是一个抽样调查的结果,并且是20年前的数据,但由于上述7省市是分别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5大地区中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说明何姓人的分布规律的。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何姓人的分布也不会改变上述格局。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