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划竹排上学
来源: 南方农村报(www.nfncb.cn) 作者: □文/图 本报记者 阮定国
本文连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4229
汛期将至,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400村民出行危险陡增
4月28日早上7点,周一,阴天。苏燕早起,叫醒贪睡的弟弟,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带着弟弟出门。她穿过小巷,径直走到村前的东安江,跳上竹排,解开拴在岸边小树上的绳子,摇动双浆,向对岸划去。
这是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小孩渡江求学的一幕。横在东畔村50多名孩子与学校之间的是一条宽150多米、最深达10米的东安江。渡江有三种情况:不足13岁的孩子一般由父母护送,13岁以上的则自己划竹排或者带上八九岁的一起上学。
苏燕,13岁,大洲小学五年级学生,双肩瘦削,手臂细得像麻秆,让人难以相信她能划动2米多长、1米多宽的竹排;而事实上,她已经渡江来往一年多了。
在外打工的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千万要小心”,但苏燕总是笑笑,她划竹排已经熟练了,“几好玩”――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水深10米的概念,或许不明白“欺山莫欺水”的古训。但她知道,发大水时可以不去上学,能在家里玩上一天。
8岁的学前班学生苏火梅上学渡江有爸爸苏孟飞全程护送,小火梅觉得这是件快乐的事,但苏孟飞就被拴住了――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砍柴卖,100斤卖9元。
对于划竹排渡江,15岁的初一学生阿昆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他茫然地看着记者,实在不理解记者从广州大老远跑过来干嘛。
东畔村第六、七、八村民小组的住所和土地被东安江四面包围,400多位村民外出必须渡江,中小学生去大洲中学、大洲小学或东畔小学上课也须过江。
东畔村第六小组村民麦博新有两个孙子,大的叫麦家开,读初一,小的叫麦家明,读六年级。平时,兄弟俩划竹排渡江上学。眼看着亲骨肉日复一日身临险境,麦博新显得忧心忡忡,“发大水时,这些用铁丝扎起、用铁钉固定的竹排,能经得住急流的冲击吗?”但他要工作,不能时时照看孙子。
第七村小组62岁的村民苏仁松告诉记者,虽然他家没有小孩上学,但他很担心“苏燕”们的安全,经常找村干部反映这个问题。今年春节前夕,他还写了副对联:“全县上下村村通公路,东畔无路竹排渡江河!”
家长们围着记者七嘴八舌地诉说他们的担忧:有时大洲下中雨,但上游广西苍梧却是特大暴雨,洪水会汹涌直下,十分可怕。突然,人群中爆出一句:如果淹死人,谁来负责?
顿时,四下一片沉寂。
据了解,为方便东畔村民出行,当地政府在5年前就提供了一艘长10米、宽3米的铁船,近年来每年还给2000元维修费和1500元柴油补贴。不过,这点钱远不够请专职艄公,村民只好再凑些钱,请了个艄公摆渡。不料,短短四年间,艄公走马灯般地换人。
最近撒手不干的是一对广西老年夫妇,在2006年春天时,他们招呼都没打,连夜走了。麦博新认为艄公“是被人气走的”,而且工资一年才6000元,离开毫不出奇。
广西艄公走后,村里便出钱安排村民轮流值班摆渡,后因经费不足,难以为继,最终出现各家自扎竹排渡江的局面。
东畔村委会主任黄浩文告诉记者,“大洲镇委、镇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也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包括帮忙物色新艄公、动员村小组长轮流值班划铁船接送学生、向上级政府申请增加摆渡费等。
建桥至少需要100万元,黄浩文认为费用太大,“不太现实”。至于新艄公,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暂无合适人选。去年,村里曾找过北吉村的一位艄公,对方开价7200/年,村委会咬咬牙答应了;但后来人家还是没来,可能是怕“受气”。
(报料人:杨先生)
来源: 南方农村报(www.nfncb.cn) 作者: □文/图 本报记者 阮定国
本文连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4229
汛期将至,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400村民出行危险陡增
4月28日早上7点,周一,阴天。苏燕早起,叫醒贪睡的弟弟,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带着弟弟出门。她穿过小巷,径直走到村前的东安江,跳上竹排,解开拴在岸边小树上的绳子,摇动双浆,向对岸划去。
这是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小孩渡江求学的一幕。横在东畔村50多名孩子与学校之间的是一条宽150多米、最深达10米的东安江。渡江有三种情况:不足13岁的孩子一般由父母护送,13岁以上的则自己划竹排或者带上八九岁的一起上学。
苏燕,13岁,大洲小学五年级学生,双肩瘦削,手臂细得像麻秆,让人难以相信她能划动2米多长、1米多宽的竹排;而事实上,她已经渡江来往一年多了。
在外打工的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千万要小心”,但苏燕总是笑笑,她划竹排已经熟练了,“几好玩”――在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水深10米的概念,或许不明白“欺山莫欺水”的古训。但她知道,发大水时可以不去上学,能在家里玩上一天。
8岁的学前班学生苏火梅上学渡江有爸爸苏孟飞全程护送,小火梅觉得这是件快乐的事,但苏孟飞就被拴住了――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砍柴卖,100斤卖9元。
对于划竹排渡江,15岁的初一学生阿昆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他茫然地看着记者,实在不理解记者从广州大老远跑过来干嘛。
东畔村第六、七、八村民小组的住所和土地被东安江四面包围,400多位村民外出必须渡江,中小学生去大洲中学、大洲小学或东畔小学上课也须过江。
东畔村第六小组村民麦博新有两个孙子,大的叫麦家开,读初一,小的叫麦家明,读六年级。平时,兄弟俩划竹排渡江上学。眼看着亲骨肉日复一日身临险境,麦博新显得忧心忡忡,“发大水时,这些用铁丝扎起、用铁钉固定的竹排,能经得住急流的冲击吗?”但他要工作,不能时时照看孙子。
第七村小组62岁的村民苏仁松告诉记者,虽然他家没有小孩上学,但他很担心“苏燕”们的安全,经常找村干部反映这个问题。今年春节前夕,他还写了副对联:“全县上下村村通公路,东畔无路竹排渡江河!”
家长们围着记者七嘴八舌地诉说他们的担忧:有时大洲下中雨,但上游广西苍梧却是特大暴雨,洪水会汹涌直下,十分可怕。突然,人群中爆出一句:如果淹死人,谁来负责?
顿时,四下一片沉寂。
据了解,为方便东畔村民出行,当地政府在5年前就提供了一艘长10米、宽3米的铁船,近年来每年还给2000元维修费和1500元柴油补贴。不过,这点钱远不够请专职艄公,村民只好再凑些钱,请了个艄公摆渡。不料,短短四年间,艄公走马灯般地换人。
最近撒手不干的是一对广西老年夫妇,在2006年春天时,他们招呼都没打,连夜走了。麦博新认为艄公“是被人气走的”,而且工资一年才6000元,离开毫不出奇。
广西艄公走后,村里便出钱安排村民轮流值班摆渡,后因经费不足,难以为继,最终出现各家自扎竹排渡江的局面。
东畔村委会主任黄浩文告诉记者,“大洲镇委、镇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也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包括帮忙物色新艄公、动员村小组长轮流值班划铁船接送学生、向上级政府申请增加摆渡费等。
建桥至少需要100万元,黄浩文认为费用太大,“不太现实”。至于新艄公,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暂无合适人选。去年,村里曾找过北吉村的一位艄公,对方开价7200/年,村委会咬咬牙答应了;但后来人家还是没来,可能是怕“受气”。
(报料人: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