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12-05
- 帖子
- 11,317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61
- 年龄
- 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它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
它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
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结 绳 记 事
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
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结绳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中 有 千 千 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
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服 饰 之 结
让我们再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吉 祥 的 “ 音 结 ”
中国结的取意如其他中国艺术般多利用自然形态、谐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神 灵 之 结
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这大概也是之所以“结”文化生生不息的缘故之一吧。
时 尚 之 结
中国结的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整造型。一根数尺见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有致、连绵不断地编制而成。
如今巧手的人们看中它这种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把它重新定义为项链、手镯、耳坠、头饰、发夹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配件,发挥其作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tachmentid=65164][attachmentid=65165][attachmentid=65166][attachmentid=65167][attachmentid=65168][attachmentid=65169]
[attachmentid=65184][attachmentid=65183][attachmentid=65182][attachmentid=65181][attachmentid=65180][attachmentid=65179]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它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
它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
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结 绳 记 事
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
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结绳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中 有 千 千 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
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服 饰 之 结
让我们再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吉 祥 的 “ 音 结 ”
中国结的取意如其他中国艺术般多利用自然形态、谐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结”、“馨结”、“鱼结”结合就成为“吉庆有余”的结饰品,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可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类推又延出了“长寿安康”、“财物丰盛”、“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的内涵,被作为民间祝祷的符号,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
神 灵 之 结
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这大概也是之所以“结”文化生生不息的缘故之一吧。
时 尚 之 结
中国结的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整造型。一根数尺见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有致、连绵不断地编制而成。
如今巧手的人们看中它这种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把它重新定义为项链、手镯、耳坠、头饰、发夹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配件,发挥其作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tachmentid=65164][attachmentid=65165][attachmentid=65166][attachmentid=65167][attachmentid=65168][attachmentid=65169]
[attachmentid=65184][attachmentid=65183][attachmentid=65182][attachmentid=65181][attachmentid=65180][attachmentid=65179]
附件
-
20051120214436313.jpg66.9 KB · 查看: 83
-
20051120214524242.jpg55.4 KB · 查看: 67
-
20051120215717888.jpg70.4 KB · 查看: 66
-
20051120222036903.jpg63.7 KB · 查看: 80
-
20051120221801694.jpg67.7 KB · 查看: 67
-
20051120221836406.jpg60.7 KB · 查看: 65
-
20051120214604526.jpg70.8 KB · 查看: 103
-
20051120221646584.jpg77.9 KB · 查看: 78
-
20051120214646710.jpg72.4 KB · 查看: 67
-
20051120214831588.jpg80.9 KB · 查看: 68
-
20051120221148740.jpg73.4 KB · 查看: 74
-
20051120221724803.jpg87.5 KB · 查看: 68
-
20051120214524242.jpg55.4 KB · 查看: 61
-
20051120214436313.jpg66.9 KB · 查看: 82
-
20051120221836406.jpg60.7 KB · 查看: 74
-
20051120221801694.jpg67.7 KB · 查看: 85
-
20051120222036903.jpg63.7 KB · 查看: 81
-
20051120215717888.jpg70.4 KB · 查看: 72
-
20051120221124681.jpg78.1 KB · 查看: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