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书话』 质疑――萧甘: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点击:627 回复:5 作者:人首蛇身 发表日期:2010-1-26 17:24:00
刚刚在网上看了一篇贴子:“和“阿凡达”相比,孔子似乎比阿凡达更象是外星人”,在后面的回复里,见到网友“曾见惊鸿”提到《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篇文章,据说是巴金写的。我想,既然要了解孔子,正反两方面的资料当然都应该看一下吧,连忙上百度找了出来(虽然有人说百度上没鸡吧,但用起来还行,挺管用。),谁知这一看,竟看了一肚子的问号,实在憋的慌,只好贴出来,请高手指教。(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原文,我的问题就夹杂在缝隙中的括号里。这篇文章很长,有七千多字,恐怕只能以连载的方式贴出。)
春秋时代,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猛烈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阶级,千方百计企图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就在这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今山东)。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贵族,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盘做祭 。
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孔丘切望结交有权势的人,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有一次,鲁国新兴地主阶级分子季孙氏设宴招待宾客。刚死了娘的孔老二,认为自己是贵族后代,不顾身上披麻戴孝,也赶去参加宴会。还没踏进季孙氏家门,季氏的家臣阳虎迎头给他一顿臭骂,把他赶下台阶。
(1、“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固然可恨,但“梦想将来出人头地”有错吗?这二者是不是有着必然的联系?2、别人设宴招待宾客,如果没有接到邀请,刚死了娘的孔老二会贸然前往吗?难不成孔老二是叫花子出身?3、如果接到邀请而又被人驱赶臭骂,那么,该鄙视的人到底是谁?)
孔老二意识到,新兴封建社会势力抬头,奴隶贵族就要倒霉。他咬牙切齿要为复辟奴隶制卖命。孔丘十九岁成婚,第二年生了个儿子。鲁国国君昭公特地送来一条鲤鱼作贺礼,孔老二受宠若惊,给儿子起名叫孔鲤,巴望他有朝一日重振家业,光宗耀祖。孔丘一心要复辟,一心想当官。到了二十六、七岁,总算来了机会,当了个“乘田”,职务是管牛羊;后来又当“委吏”,就是仓库会计。孔老二不嫌官小,干得很卖劲。他要为今后向上爬,打下个基础。
(1、给儿子起名叫孔鲤,就算是“巴望他有朝一日重振家业,光宗耀祖”,难道这也有错吗?2、“孔老二不嫌官小,干得很卖劲。他要为今后向上爬,打下个基础。”我真的很郁闷,这,不正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典范吗?)
孔丘三十岁左右开办私塾,广收门徒。他严格规定招生的阶级界限,当时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根本无权入学;他向学生勒索学费,谁要来报名,他就伸手说:“你能交纳十条腊肉做见面礼,我才肯教。” 能在杏坛听孔老二讲学的,都是贵族、当官人家的子弟。孔老二利用讲学,聚徒结党,培植复辟奴隶制的吹鼓手。他压根儿不是什么“全民教育家”。春秋末期,各地经常爆发奴隶起义。有一次,郑国奴隶大暴动,夺占禁地萑苻,统治阶级万分惊慌。孔老二对奴隶造反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竭力主张镇压。郑国的奴隶主贵族残酷镇压这次暴动,杀害了所有起义的奴隶。孔老二大声喊好,叫嚷什么:“对奴隶太宽大,他们就要造反;只有严厉镇压,才能斩草除根!”杀气腾腾,充分暴露了他反对革命的狰狞嘴脸。
(1、既然严格规定了招生的阶级界限,入学的学生就只能是贵族,“能在杏坛听孔老二讲学的,都是贵族、当官人家的子弟。”那么,对于“切望结交有权势的人”的孔子,又怎么敢“向学生勒索学费?”换句话说,即使孔老二勒索了学费,那也是贵族子弟,有何不可?;2、奴隶大暴动,首先要分清是正义还是邪恶,并不是所有奴隶的暴动都是正义的。如果把“奴隶”这个字眼换成时下的“恐怖分子”,那么,是不是应该严厉镇压,斩草除根呢?)
鲁国当时有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新兴地主,势力很大。家臣出身的季孙氏,按照周天子的排场,用六十四人在家庙里作乐起舞;祭泰山原也是周天子的事,可季孙氏照样去祭了泰山,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孔老二认为这都是“不守本分、犯上作乱”的行为,火冒三丈地骂道:“是可忍,孰不可忍!”鲁国国君失权,孔老二也忧心忡忡,说:“这样发展下去,真是太危险啦!”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的势力越来越大,逼得鲁昭公在国内站不住脚,只得逃亡到齐国去。孔老二尾随主子来到齐国,一路盘算着如何托人情、拉关系,从国君齐景公那儿捞个一官半职。齐景公果真接见了孔丘,并向他请教政事。孔老二便大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王要象君王的样子,臣子要象臣子的样子,这样才能维持奴隶主统治的旧秩序。他把这一套道理叫作“正名”。景公听了连声称赞:“对对对!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那我即使有满仓大米,也吃不成太平饭啊!”一语道破了“正名”维护奴隶制的反动实质。孔老二还提出要“兴灭国,断绝世,举逸民”,就是要复兴灭亡了的奴隶制国家,接续断绝了世袭地位的贵族世家,起用被赶下台的旧贵族。这套全面复辟奴隶制的反动主张,颇得齐景公的赏识。景公一高兴,就要把尼溪地方的田地赏给孔丘。执政大臣晏婴反对道:“孔老二这帮儒生专门招摇撞骗。周王朝早已衰落,老一套的制度早就不中用了,他还要开倒车。重用这种人必定坏事!” 景公不敢重用孔丘了,下次见面时就不再请教什么,只是找个借口说:“我老啦,没有精力任用你来做一番事业啦!”孔老二一听,顿时凉了半截,只好作收拾行李滚蛋的打算。
(1、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当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真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吗?还是只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无意中抵制了奴隶制度的弊端,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孔老二维护奴隶制度的主张,真的是要阻碍社会的发展,与历史与人民为敌吗?2、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理由究竟是什么?数千年以来,人们怀念孔子,纪念孔子,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孔子的影响会这么大?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维护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所标榜?孔子的思想、学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而言,究竟有没有积极的价值?)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1/1301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