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底,市人大机关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号召,挂钩帮扶电白县旦场镇大伞岭村以来,大伞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7 月底止,市人大机关已投入近458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大伞岭村完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加层和装修以及担伞岭生态文化公园、村道硬底化、2.5公里机耕路硬底化、水库堤坝加固和水库沿线灌渠维修、大路村民休闲广场等一批公共项目的建设;帮助4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脱贫;帮助54户无房户、危房户(五保户)全部建起了红砖房并喜迁新居;村干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市人大机关针对该村人均耕地少,农田灌溉用水不足,村民难以立足发展种养业等实际,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鼓励与帮助联系顾主等方式,全面动员大伞岭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变“输血”为“造血”。一年多来,该村已有121人次外出务工,总计收入142多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
贫困户陈雪清、李永珍家庭就是在市人大机关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劳务输出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生活的典型。
陈雪清曾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因十年前她为给丈夫治病导致家贫如洗,其丈夫病逝后,陈雪清也得了一种怪病,由于没钱医治,她椎骨严重弯曲变形,一位养猪能手变成了两头到地的“虾人”。
对陈雪清家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宋寿金十分重视 ,提出要亲自挂 钩帮扶。 宋寿金说:“我们是党的儿子,是农民的兄弟,对困难群众进行 帮扶, 义不容 辞!”他先后37次进入大伞岭村,其中进入陈雪清家就有10多次。在宋寿金同志亲自指导和督办下,市人大机关为陈雪清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 施,资助13000多元为她家建起了沼气池和养猪沼气综合使用的 猪圈,并 购买了一批猪苗;资助6000元帮助其在村中开设小卖部和发展家庭经济;资助10000元给她进行危房改造。为激活 陈雪 清家的“ 造血”功能,宋寿金还特意与 陈雪清 儿子谈心,动员他积极外出务工稳定家庭经济。在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和宋寿金同志的激励下,陈雪清的儿子放下了家庭包袱,鼓足干劲外出务工。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和积极筹措,今年初,陈雪清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她家的新房子终于动工了!宋寿金同志最近到她家了解新房建设进展情况时,陈雪清紧紧地握着宋寿金同志的手说:“在泥砖房 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一家还能住上新房。真是感谢党的恩情,感谢人大的帮扶!”
说起李永珍,大伞岭村的村民们都知道她的故事。丈夫去世后,李永珍一家四口就住在不足8 平方米,用废弃木板和 油毡纸搭成的 棚屋之 中。十多年过去,由于家中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其三个儿子只能长期在外漂泊。村民们无不 叹惜说:“ 李永珍家真 是家散人 亡了!”为给李永珍希望与信心,市人大机关干部多次 深入她家与其促膝谈心,召开家庭会议向她一家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动员他们积极外出务工改变家庭状况。当知道人大机关将资助她15000元给作为危房改造资金时,李永珍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人大机关给她点燃了生活希望的火把!有了人大机关的支持, 李永珍一家上下信心百倍,同心同德,各抒所长,积极外出务工。不到半年时间,李永珍母子像蜜蜂筑巢一样,轮流回家“添砖加瓦”。看着每月“长高”的墙体,李永珍热泪盈眶地说:“我又有家了。”今年初,李永珍一家欢天喜地地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脱贫后的李永珍母子更加注重幸福成果的巩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上个月,她家总收入5500元,家中还添置了电冰箱、电视机和一些生活用品,她儿子兴奋地说:“明年我还要买摩托车呢!”
在大伞岭村的贫困户中,像陈雪清、李永珍那样在人大机关的帮扶下通过劳务输出实现稳定脱贫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改变了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住上了新房,走上了稳定脱贫和巩固发展的道路。
为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市人大机关针对该村人均耕地少,农田灌溉用水不足,村民难以立足发展种养业等实际,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鼓励与帮助联系顾主等方式,全面动员大伞岭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变“输血”为“造血”。一年多来,该村已有121人次外出务工,总计收入142多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
贫困户陈雪清、李永珍家庭就是在市人大机关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劳务输出摘掉穷帽子过上幸福生活的典型。
陈雪清曾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因十年前她为给丈夫治病导致家贫如洗,其丈夫病逝后,陈雪清也得了一种怪病,由于没钱医治,她椎骨严重弯曲变形,一位养猪能手变成了两头到地的“虾人”。
对陈雪清家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宋寿金十分重视 ,提出要亲自挂 钩帮扶。 宋寿金说:“我们是党的儿子,是农民的兄弟,对困难群众进行 帮扶, 义不容 辞!”他先后37次进入大伞岭村,其中进入陈雪清家就有10多次。在宋寿金同志亲自指导和督办下,市人大机关为陈雪清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 施,资助13000多元为她家建起了沼气池和养猪沼气综合使用的 猪圈,并 购买了一批猪苗;资助6000元帮助其在村中开设小卖部和发展家庭经济;资助10000元给她进行危房改造。为激活 陈雪 清家的“ 造血”功能,宋寿金还特意与 陈雪清 儿子谈心,动员他积极外出务工稳定家庭经济。在人大机关的大力帮扶和宋寿金同志的激励下,陈雪清的儿子放下了家庭包袱,鼓足干劲外出务工。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和积极筹措,今年初,陈雪清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她家的新房子终于动工了!宋寿金同志最近到她家了解新房建设进展情况时,陈雪清紧紧地握着宋寿金同志的手说:“在泥砖房 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一家还能住上新房。真是感谢党的恩情,感谢人大的帮扶!”
说起李永珍,大伞岭村的村民们都知道她的故事。丈夫去世后,李永珍一家四口就住在不足8 平方米,用废弃木板和 油毡纸搭成的 棚屋之 中。十多年过去,由于家中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其三个儿子只能长期在外漂泊。村民们无不 叹惜说:“ 李永珍家真 是家散人 亡了!”为给李永珍希望与信心,市人大机关干部多次 深入她家与其促膝谈心,召开家庭会议向她一家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动员他们积极外出务工改变家庭状况。当知道人大机关将资助她15000元给作为危房改造资金时,李永珍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人大机关给她点燃了生活希望的火把!有了人大机关的支持, 李永珍一家上下信心百倍,同心同德,各抒所长,积极外出务工。不到半年时间,李永珍母子像蜜蜂筑巢一样,轮流回家“添砖加瓦”。看着每月“长高”的墙体,李永珍热泪盈眶地说:“我又有家了。”今年初,李永珍一家欢天喜地地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脱贫后的李永珍母子更加注重幸福成果的巩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上个月,她家总收入5500元,家中还添置了电冰箱、电视机和一些生活用品,她儿子兴奋地说:“明年我还要买摩托车呢!”
在大伞岭村的贫困户中,像陈雪清、李永珍那样在人大机关的帮扶下通过劳务输出实现稳定脱贫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改变了家庭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住上了新房,走上了稳定脱贫和巩固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