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微博、朋友圈中最火的一张相片莫过于公鸡撞上了卡罗拉,鸡没事儿,车坏了。这样“摊上大事儿”的新闻我并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曾经自己的朋友也向我诉过同样的苦。
这位朋友自己驾驶的是一辆第七代雅阁,在小区里以不足5公里/小时的速度缓慢前行,结果一只在小区里追跑打闹的大狗,一头撞到了车前保险杠上。自然狗狗敌不过汽车,应声倒地。这时我的这位朋友可吓坏了,摊上大事儿了!
他赶忙下车查看狗狗伤势,却发现倒地的狗狗却“诈尸”而起,摇摇尾巴,接着追跑打闹去了。唯独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坑在保险杠上,弄得我这位朋友是又悲又喜。喜的是生命安全,悲的是保险杠不换不行了。每次见到我,这朋友都不停地向我抱怨,这车太“不结实”了!
两件事,性质相同,核心的问题都直指车辆的安全性。但这样的车真的不安全吗?我虽无意为日本车正名,但却要给所有在售的汽车评评理。保险杠被鸡撞坏就叫不安全?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不屑:“估计你又要说吸能了吧。”这点不假,但不仅仅是日本车,目前市面上在售的100万以内的车辆,90%以上的前保险杠都是由树脂、塑料类材料制成,而百万以上的豪车,也大多是这样,并不是商家偷工减料,而是这样的材料利大于弊。
使用这种材料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把对正面碰撞中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通常在正向碰撞中,保险杠的位置撞击的是行人的小腿,灯具部位对应的是行人的大腿,发动机盖对应的是行人的胸部和头部。如果发生撞击,一个坚硬的金属以几十公里的时速撞向行人,无异于一把利刃割向人们的双腿,骨折都已是轻伤,能否保得住双腿才是问题。再加上近来越来越多的车辆在保险杠上加入了锋利的倒流空气套件,如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个好处,这样的材料重量较轻。轻,这个在中国消费者通常概念中的贬义词,对于汽车而言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儿。只要能够保证车辆有足够的抓地力和稳定性,车身在遭遇碰撞时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乘员安全,则车身质量越轻越好。
大家所熟知的F1自重仅有六百多公斤,比起市面上的qq轿车还要轻上一些,但他们的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以上,便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说到现在汽车与一个世纪以前的车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质量更轻便是其中几个最核心的变化之一。那时的汽车很多连保险杠都没有,但是自重却动辄三四吨,两顿左右的车辆都已经是比较轻量级的选手。原因为何?主要是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一开始车辆的几乎所有部件都是以生铁和木头为主材,这样的材料应该在当下不少人眼中足够的“结实”,但却成为了几乎每家车辆制造企业都最终摒弃的对象,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太过沉重。
现代的汽车采取了更加智慧的做法――骨架结构。车辆的整体支撑,都是由结实的钢材构成。而其余部分都是镂空的结构以减轻重量。我们能够看到的车辆外形都是一层单薄的覆盖件,专业的叫法为“蒙皮”。他们的作用一是引导气流使车身稳定。另一层作用是降低阻力降低油耗,保持车辆美观。
这次“大事故”中公鸡撞坏的就是蒙皮本身,所以并没有“伤筋动骨”,也便无从谈及安全不安全。而真正事关车辆安全地是以A柱与C柱间构成的四方形“牢笼”结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驾驶室。在遇到事故时,如果这一结构出现变形便有极大几率会造成乘员的伤亡,所以这里才是判断一辆车遭遇事故后是否安全地核心地带。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车辆在低速轻型事故中减少车辆的损伤,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内,都会安装耐撞击的防撞钢梁,在车侧门内装有侧防护梁。这样的结构可在轻度撞击中减少车辆的受损状况,节省维修成本。而这也是构成车辆安全性的重要一环。所以公鸡撞破保险杠并非大事儿,并非不安全;但很多德系、日系、自主品牌的无良厂家,省去后防撞梁、侧防撞梁以降低成本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事儿”!真正的“不安全”!
不过上述的文字真的是笔者“斗胆”在这里“卖弄”,对于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而言,上述的内容仅仅是汽车在平常使用中的常识性问题。这次“公鸡撞卡罗拉”的新闻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也是凸显了当前中国社会对于汽车仍缺乏对这些常识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好坏的不容易进行判断。
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是从一个汽车媒体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笔者反倒变得十分乐观。因为对于汽车媒体而言,这样的现状意味着我们的读者、消费者对汽车知识仍然有着极大的需求,而这也就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通过媒体的传播,让这个社会对于汽车有着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让这个已然成型的汽车社会变得更加成熟、理性。也许这一过程仍然漫长,但相信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成长的速度也会突飞猛进。
当然对于汽车媒体人而言,这样的现状也绝对不是坏消息,乐观的估计,至少在未来“五年”,我们的饭碗仍然可以保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这位朋友自己驾驶的是一辆第七代雅阁,在小区里以不足5公里/小时的速度缓慢前行,结果一只在小区里追跑打闹的大狗,一头撞到了车前保险杠上。自然狗狗敌不过汽车,应声倒地。这时我的这位朋友可吓坏了,摊上大事儿了!
他赶忙下车查看狗狗伤势,却发现倒地的狗狗却“诈尸”而起,摇摇尾巴,接着追跑打闹去了。唯独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坑在保险杠上,弄得我这位朋友是又悲又喜。喜的是生命安全,悲的是保险杠不换不行了。每次见到我,这朋友都不停地向我抱怨,这车太“不结实”了!
两件事,性质相同,核心的问题都直指车辆的安全性。但这样的车真的不安全吗?我虽无意为日本车正名,但却要给所有在售的汽车评评理。保险杠被鸡撞坏就叫不安全?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不屑:“估计你又要说吸能了吧。”这点不假,但不仅仅是日本车,目前市面上在售的100万以内的车辆,90%以上的前保险杠都是由树脂、塑料类材料制成,而百万以上的豪车,也大多是这样,并不是商家偷工减料,而是这样的材料利大于弊。
使用这种材料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把对正面碰撞中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通常在正向碰撞中,保险杠的位置撞击的是行人的小腿,灯具部位对应的是行人的大腿,发动机盖对应的是行人的胸部和头部。如果发生撞击,一个坚硬的金属以几十公里的时速撞向行人,无异于一把利刃割向人们的双腿,骨折都已是轻伤,能否保得住双腿才是问题。再加上近来越来越多的车辆在保险杠上加入了锋利的倒流空气套件,如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个好处,这样的材料重量较轻。轻,这个在中国消费者通常概念中的贬义词,对于汽车而言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儿。只要能够保证车辆有足够的抓地力和稳定性,车身在遭遇碰撞时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乘员安全,则车身质量越轻越好。
大家所熟知的F1自重仅有六百多公斤,比起市面上的qq轿车还要轻上一些,但他们的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以上,便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说到现在汽车与一个世纪以前的车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质量更轻便是其中几个最核心的变化之一。那时的汽车很多连保险杠都没有,但是自重却动辄三四吨,两顿左右的车辆都已经是比较轻量级的选手。原因为何?主要是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一开始车辆的几乎所有部件都是以生铁和木头为主材,这样的材料应该在当下不少人眼中足够的“结实”,但却成为了几乎每家车辆制造企业都最终摒弃的对象,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太过沉重。
现代的汽车采取了更加智慧的做法――骨架结构。车辆的整体支撑,都是由结实的钢材构成。而其余部分都是镂空的结构以减轻重量。我们能够看到的车辆外形都是一层单薄的覆盖件,专业的叫法为“蒙皮”。他们的作用一是引导气流使车身稳定。另一层作用是降低阻力降低油耗,保持车辆美观。
这次“大事故”中公鸡撞坏的就是蒙皮本身,所以并没有“伤筋动骨”,也便无从谈及安全不安全。而真正事关车辆安全地是以A柱与C柱间构成的四方形“牢笼”结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驾驶室。在遇到事故时,如果这一结构出现变形便有极大几率会造成乘员的伤亡,所以这里才是判断一辆车遭遇事故后是否安全地核心地带。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车辆在低速轻型事故中减少车辆的损伤,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内,都会安装耐撞击的防撞钢梁,在车侧门内装有侧防护梁。这样的结构可在轻度撞击中减少车辆的受损状况,节省维修成本。而这也是构成车辆安全性的重要一环。所以公鸡撞破保险杠并非大事儿,并非不安全;但很多德系、日系、自主品牌的无良厂家,省去后防撞梁、侧防撞梁以降低成本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事儿”!真正的“不安全”!
不过上述的文字真的是笔者“斗胆”在这里“卖弄”,对于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而言,上述的内容仅仅是汽车在平常使用中的常识性问题。这次“公鸡撞卡罗拉”的新闻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也是凸显了当前中国社会对于汽车仍缺乏对这些常识的了解,这也就造成了普通消费者对于汽车好坏的不容易进行判断。
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是从一个汽车媒体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笔者反倒变得十分乐观。因为对于汽车媒体而言,这样的现状意味着我们的读者、消费者对汽车知识仍然有着极大的需求,而这也就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通过媒体的传播,让这个社会对于汽车有着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让这个已然成型的汽车社会变得更加成熟、理性。也许这一过程仍然漫长,但相信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成长的速度也会突飞猛进。
当然对于汽车媒体人而言,这样的现状也绝对不是坏消息,乐观的估计,至少在未来“五年”,我们的饭碗仍然可以保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