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教育人,我们常常看见着急得要命的家长,所急为何?无非是孩子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分数不理想,甚至是月考分数不理想。而这个孩子多大了?十岁左右而已!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形象得将其比喻为“育人的近视眼”。但育人,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需要看见和培养固化的,更多应该是可以维系人的一生的一些优秀品质和点滴习惯,而不是某些会成为过眼云烟的虚浮假象。
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个现象里的孩子――
多数的孩子在十来岁的时候,心理还没有成熟到懂得“志于学”的地步,于是他们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部分孩子认为学习和自己生活以及前途几乎没有关系,是给老师学习、给家长学习,于是也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另一部分孩子已经很讨厌天天学习、天天考试,讨厌没完没了看老师脸色、听家长训斥;还有一个关于学习务必关注的客观因素,即基因。性格基因、智商基因、兴趣基因等都影响着学习的程度和情况。
综合这些原因于学习,就出现一个结果:只有极少数孩子在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并且学习得很好。这个部分的孩子在校受老师亲睐、同学爱戴;在家也是同样,他们成了父母的脸面、祖辈的骄傲。我想问的是,此时此刻我们对于孩子的沮丧也好,骄傲也好,会保持至多会儿?
带着疑问,我们再作一组分析――
请回忆我们的儿时,再回到今天我们的真实世界,以我们当下的生活与儿时曾经历的人生相互关联一下,会发现一个现象:今天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完全由当初的分数决定!
那么,是什么相对更加重要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我们曾接受的关于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在这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我们的个性,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总之,分数并不是决定人生的全部,甚至并不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即便我们是名校毕业生,确实曾经由于名校而获得了生活最初的幸福,却也不见得由此而保持了幸福。
此时,让我们来看身边一个孩子的生活:男,初一,十三岁,聪明伶俐,个性外向,好动,善良,勤劳,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由于学习不好,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帮助同学、他的聪明伶俐都不是什么被认同的优点,班里没谁会把他当回事。而他的个性外向、好动等特点,顺理成章成了众矢之的。这个孩子的生活充满了阴霾与反抗。由于他外向,所以他有力量想办法去抗争他遭遇的不公平。但这抗争于一个十来岁的娃儿来说,是那么无力!
于是,导致一个结果,孩子现在开始已经敌视老师,敌视家长……那么将来呢?他的善良一天天在被他的生活本身所否定,他的勤劳也在被师长以及他自己所否定,因为与分数无益的这些勤劳与善良,并不能被任何人认同――为家人做热乎乎的一餐饭所得到的认同,远不及分数提高了一分让父母开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未来可能会活在追求个性的被认同而与世俗抗争的纷争的人生将有多可怕……
再来看一个孩子的生活:女,十二岁,初一,温和,听话,学霸。父母包揽了生活的一切,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且乐此不疲!老师节节课表扬,同学们把嫉妒恨隐藏着示以羡慕和恭维,甚至是恭敬。孩子的内心该很幸福吧?完全相反,她感到很痛苦,尽管她完全不知道痛苦的原因。
这个孩子常常透露出一种对长大和上大学的期盼――不是对于未来有多么充实的遐想,而是对自由的期盼。她认为:上大学了,老师的期待、父母的愿望就实现了,我就可以好好的玩儿了!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我们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个貌似优秀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如同今天的分数一样沉甸甸吗?
教育需以远视眼育人
最初,孩子言行举止其实都是其人性本我的展示,在这些本我里,隐着无限多的、可以让孩子的未来丰满美好的特质。我们要能够以小见大,以眼前洞察未来;并且要有勇气去肯定这些与暂时的世俗(过度关注分数)无关的潜质,大力去扶持这潜质。
比如,这个男孩子勤劳、善良,父母肩负的责任便是去肯定并鼓励、甚至去扩大之,因为我们该可以看到这些品质未来对于他的人生将有多么重要。要有勇气让孩子继续善良,继续勤劳。即便是目前常常不被理解和认同,也要告诉孩子,这是对的,而且这恰恰是他一生优于懒惰之人、优于麻木之人的高尚之处。
那么,相同的道理,孩子的言行举止里,其实也有一些部分属于会伤及未来的地雷,这个地雷孩子可能根本就不认识,而父母不可以不认识,不仅要认识,还要戳穿,还要帮助孩子摒弃――尤其是那些以貌似优点而存在的危机,父母在很多时候也会被迷惑,或者产生迷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晰,要以远视眼看今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所有细节。
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个现象里的孩子――
多数的孩子在十来岁的时候,心理还没有成熟到懂得“志于学”的地步,于是他们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部分孩子认为学习和自己生活以及前途几乎没有关系,是给老师学习、给家长学习,于是也并不能够全力于学习;另一部分孩子已经很讨厌天天学习、天天考试,讨厌没完没了看老师脸色、听家长训斥;还有一个关于学习务必关注的客观因素,即基因。性格基因、智商基因、兴趣基因等都影响着学习的程度和情况。
综合这些原因于学习,就出现一个结果:只有极少数孩子在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并且学习得很好。这个部分的孩子在校受老师亲睐、同学爱戴;在家也是同样,他们成了父母的脸面、祖辈的骄傲。我想问的是,此时此刻我们对于孩子的沮丧也好,骄傲也好,会保持至多会儿?
带着疑问,我们再作一组分析――
请回忆我们的儿时,再回到今天我们的真实世界,以我们当下的生活与儿时曾经历的人生相互关联一下,会发现一个现象:今天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完全由当初的分数决定!
那么,是什么相对更加重要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我们曾接受的关于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在这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我们的个性,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总之,分数并不是决定人生的全部,甚至并不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即便我们是名校毕业生,确实曾经由于名校而获得了生活最初的幸福,却也不见得由此而保持了幸福。
此时,让我们来看身边一个孩子的生活:男,初一,十三岁,聪明伶俐,个性外向,好动,善良,勤劳,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由于学习不好,他的善解人意、他的帮助同学、他的聪明伶俐都不是什么被认同的优点,班里没谁会把他当回事。而他的个性外向、好动等特点,顺理成章成了众矢之的。这个孩子的生活充满了阴霾与反抗。由于他外向,所以他有力量想办法去抗争他遭遇的不公平。但这抗争于一个十来岁的娃儿来说,是那么无力!
于是,导致一个结果,孩子现在开始已经敌视老师,敌视家长……那么将来呢?他的善良一天天在被他的生活本身所否定,他的勤劳也在被师长以及他自己所否定,因为与分数无益的这些勤劳与善良,并不能被任何人认同――为家人做热乎乎的一餐饭所得到的认同,远不及分数提高了一分让父母开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未来可能会活在追求个性的被认同而与世俗抗争的纷争的人生将有多可怕……
再来看一个孩子的生活:女,十二岁,初一,温和,听话,学霸。父母包揽了生活的一切,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且乐此不疲!老师节节课表扬,同学们把嫉妒恨隐藏着示以羡慕和恭维,甚至是恭敬。孩子的内心该很幸福吧?完全相反,她感到很痛苦,尽管她完全不知道痛苦的原因。
这个孩子常常透露出一种对长大和上大学的期盼――不是对于未来有多么充实的遐想,而是对自由的期盼。她认为:上大学了,老师的期待、父母的愿望就实现了,我就可以好好的玩儿了!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我们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个貌似优秀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会如同今天的分数一样沉甸甸吗?
教育需以远视眼育人
最初,孩子言行举止其实都是其人性本我的展示,在这些本我里,隐着无限多的、可以让孩子的未来丰满美好的特质。我们要能够以小见大,以眼前洞察未来;并且要有勇气去肯定这些与暂时的世俗(过度关注分数)无关的潜质,大力去扶持这潜质。
比如,这个男孩子勤劳、善良,父母肩负的责任便是去肯定并鼓励、甚至去扩大之,因为我们该可以看到这些品质未来对于他的人生将有多么重要。要有勇气让孩子继续善良,继续勤劳。即便是目前常常不被理解和认同,也要告诉孩子,这是对的,而且这恰恰是他一生优于懒惰之人、优于麻木之人的高尚之处。
那么,相同的道理,孩子的言行举止里,其实也有一些部分属于会伤及未来的地雷,这个地雷孩子可能根本就不认识,而父母不可以不认识,不仅要认识,还要戳穿,还要帮助孩子摒弃――尤其是那些以貌似优点而存在的危机,父母在很多时候也会被迷惑,或者产生迷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晰,要以远视眼看今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所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