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读书协会 @ 2014年07月17日 Thursday, 04:58 PM)
1、 读书为了出将入相加官进爵这个历史就有,也是传承下来的传统。并没有错误,楼上理解的出将入相加官进爵只是因为自己对社会官场不满心理而发的意识,认为出将入相加官进爵就是现在为官不为民罢了。
2、正统的教育中读书还是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了天下苍生,而不单单是做官光耀门庭。读书做官,步入仕途,身居高官显爵,以获取功名,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价值的重要取向,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十年寒窗,苦读儒经,以求荣达,乃是文人最基本的选择。
3、“读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显然,孔子认为“为学”是要“读书”的,他收集鲁、周、宋诸国的文献档案,先后整理、删订《六经》,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所教弟子达三千之众,他不仅教书不厌,诲人不倦,而且自己读书也异常勤奋,留下了“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的佳话。
读书主张“学而优则仕” 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即培养适合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士君子”,这成为读书的出发点和归宿。
儒家学说的主流是主张读“经”为“经世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入世建功勋的积极进取精神。
孔子的许多弟子包括孔子本人都曾经到处求过官、践履“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开“读书做官”之先河。
4、《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大地之大容万物,心中之宽乐一生
[snapback]3671135[/snapback]
您写太多了,出将入相可造福苍生的确不错,但以这个为目的指引就完完全全是小民功利心态。
十年寒窗,苦读儒经,以求荣达,是部文人的基本选择,我不是文人,也选择呵呵。创造人生价值对很多人来说不等于出将入相,大地之大容万物,出将入相非全部,你可做这种选择,但不应该引导所有学生做这种选择,虽然这样光宗耀祖直接便利,但很土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