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浪费了就无所谓多浪费下,我听说亲朋的尊敬要在自己落难时才能体现,学生的尊敬要在学生真正长大时体现。在“礼”是人际交往比重极大的人情社会,关于尊敬不尊敬不能光向表面,比如我对论坛某某老师的尊敬那是真尊敬,因为我跟他没任何现实的利益交集……,假如我的孩子在越辩越懵老师的班级学习,该老师捏着我孩子的命根子,我内心再怎么不尊敬,表面对越辩越懵老师也必须毕恭毕敬,否则老师一个不爽给小鞋孩子穿怎么破?所以这样的尊敬未必是真尊敬,亲朋的尊敬也差不多,所以落难时的尊敬才是真尊敬,平时的尊敬则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利益交易预期,比如帮孩子什么的解决读书考试问题?
说回学生的尊敬,学生在未真正独立前,老师是绝对强势的天,这个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传统传下来的惰性习惯,学生时期特别是中小学时期,老师于学生是绝对的强势,因此这种“尊敬”与其说是尊敬不如说是畏服,有心理畏服和其他畏服等等。真的尊敬,等学生真正成长起来吧,都说四十不惑,等学生四十岁以后反馈说尊敬才是真尊敬,当然在背地说的比当面说含金量无疑更高,原因参考亲朋尊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