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琅酱油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据《电白县志》(2000年版)记载:沙琅镇在隋唐时为电白县南境。明朝时招韶州流民耕垦,立得善乡。由此可见,沙琅镇历史由来已久,是名副其实的“古镇”。该镇位于电白区北部中心地带,一直是电白区北部商贸经济文化中心。去年九月我市县域副中心建设现场会在沙琅镇召开,沙琅镇成为我市四个县域副中心之一。不久前,该镇还当选“广东十大明星小镇”及第二批全国特色明星小镇。
酱油也叫豉油。沙琅豉油历史悠久,远在宋、元时期已开始生产。到了清道光年间,沙琅豉油已经畅销粤西,成为当时电白的名优产品。最盛时期,沙琅豉油曾经销至两广及港澳地区。据旧县志载:沙琅豆豉、豉油盛于清道光初年,时有茂名分界制豉油师傅李某迁往沙琅,用当地生产的优质黑豆,与圩中“四方井”泉水发酵调制,所产豉油香气浓郁,口感鲜美,胶粘度大,保鲜期长,远近驰名。目前,沙琅民营豉油厂已由改革开放前寥寥数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年产量达数万吨,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五倍多。
沙琅古镇三面环山,山青水秀,电白母亲河沙琅江贯穿其中。得天独厚的水质资源以及传统的酿造工艺,使沙琅豉油数百年来质量上乘,经久不衰,饮誉省内外。
沙琅豉油自古以来就是用沙琅附近有名的“四方井”天然泉水和本地特产的黑豆,加上广西的桂皮、老陈皮、大红八角、沙姜等配料,沿用传统的民间酿制方法加工煮制而成。前段时间笔者走访了沙琅豉油制作师傅。据师傅介绍,沙琅豉油至今仍保留传统制法,只不过“四方井”泉水满足不了当今生产要求,已由清醇甘甜的琅江水取代。先把黑豆隔水煮熟,凉干后上棚发酵,两周后洗干净再装入竹萝,四天后再浸水煮透,然后取出黑豆汁煮8个多小时即成稠液,再加配料便成了豉油。这样制作的豉油色泽金黄,爽口美味,食用方便,实为烹调、凉拌、调味的佳品。沙琅酱油还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健胃下气,帮助消化等功效。
在销售方式上,沙琅豉油有散装和瓶装两种。改革开放前基本是散装,由各地供销社代销店销售,不用凭票供应,基本满足电白县群众生活所需。过年过节也有群众直接到沙琅酱油厂打酱油。现在散装的多为普通豉油,瓶装的多为特级品。特级沙琅豉油产量低微,根据老酿制师傅介绍,每500克黑豆经发酵提炼出上乘特级豉油只有100克左右,而散装普通豉油已能满足烹调及一般调味的需要。沙琅豉油经历了二百年历史的考验,至今仍在电白乃至粤西地区的食品市场上畅销,广受欢迎。
生产队年代的沙琅酱油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每年春节前十天八天,同一生产队的邻里便将瓶瓶罐罐集中到我家里,交由我父亲到沙琅圩打酱油。大概有二十多户人家,每户至少有二个大玻璃油瓶,每个油瓶可以装二斤左右酱油;也有个别人家拿来瓦罐,这些瓦罐至少装得下七八斤酱油。我父亲把这些瓶瓶罐罐装进二个大箩筐里,摆放整齐贴实。有时瓶子罐子多,往往要摆放二层。准备妥当了,第二天父亲早早就起来,匆匆喝点稀粥,吃几条红薯,趁着夜色朦胧就挑上担子出发了。从家里到沙琅圩有四十多华里,来回路程比一个“全马”还要远,要走五六个钟,所以不得不赶早。
生产队年代,乡亲们用的都是沙琅酱油,沙琅酱油成为烹饪调味的必需品。除了沙琅酱油,其他什么酱油也就不知道了。平时没酱油了会到大队代销店打一两角散装沙琅酱油回来。逢年过节制作腊肉或烹调塘鱼、扣肉等菜式需要大量酱油,代销店也买不到这么多,只好由一两个热心人代为到沙琅圩去打回来。
沙琅民营豉油厂改革开放前只有寥寥数家,产量也不是很高,因此当年去打酱油要排队。过年前去打酱油的人特别多,假如去迟了排在后面,也许还没轮到酱油就被打光了,如果是这样就麻烦了。好在我父亲每年都是赶早过去,到达时沙琅四方井酱油作坊才刚刚开门。父亲每年都挑着一担瓶瓶罐罐去打酱油,时间长了跟酱油厂的老板伙计都混熟了。轮到我父亲打酱油的时候,两位师傅各抓一个长柄木勺,从一个半人高的大木桶里利索舀出酱油,通过漏斗装进瓶罐。玻璃瓶子一勺刚好装满,那瓦罐则要三四勺才能装满。打满装好一担酱油后,老板往往还请父亲在作坊里与伙计们一道吃沙琅粉皮、白粥的“工作餐”,然后再让父亲回去。
父亲回来时是满载而归,担子超过一百斤,扁担压得微微弯下来。担子又重人又饥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走累了歇一下,抽一筒水烟,又急着赶路。走了几个钟头,午后我放牛回来的时候父亲也回到了村口。乡亲们早就候在村口,把父亲的担子接过去。担子卸下了,父亲用汗巾抹抹汗,跟在那一大担装满酱油的箩筐后面,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酱油打回来了,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忙着做年糕,生产队也开始网塘鱼、杀年猪。到了晚上,炊烟袅袅,酱油飘香。那些养了满满一年的塘鱼,加点大蒜酱油烹调,香得让你忍不住猛吞口水。那些生产队社员养了一年多的土猪,屠宰切成一刀刀分到家家户户,抹点酱油红糖蜂蜜一炸,表皮金黄,捞起降温,再切件扣进海碗里加点陈皮八角等香料,蒸足四十分钟出锅,就是一道香喷喷软绵绵的红烧肉。红烧肉在我们乡下也叫“扣肉”,在生产队年代是过大年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平时基本没吃过肉,只有过大年时我们才可以放开来大快朵颐!多好吃的红烧肉,品尝过后让人齿颊留香,连我这样的小孩也可以吃下一碗。再也不会忘记那种味道……
灯笼挂起来了,锣鼓响起来了,喷泉炫起来了,摩天轮转起来了!在这个新年里,我越发怀念我故去的父亲,怀念父亲为乡邻挑担走路去打酱油的背影。忘不了那艰难困顿的岁月,忘不了那一瓢瓢酱油的醇香,更忘不了那浓浓的乡情!
酱油飘香,年味十足,幸福祥和,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