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栋的水浒情缘
本报记者 吴小英 柯丽云
一位只有高中学历、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只字片语,却写下一部15万字的《水浒人物札记》;作者还亲自动手,用工笔画为每篇章配插图。据悉,这在国内评论集书籍中尚属首例,可见作者文学与绘画之功力。书中对《水浒》人物的评述显现了作者极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而自绘的插图栩栩如生,更是起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记者见到的这本深蓝色封面、以笔名东山佳木著的《水浒人物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为内部印刷版本,但此书已引起广东省文联省作协的关注,目前该书已交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蔡运桂为其作序。
《札记》的作者真名崔伟栋,现在是电白县麻岗镇粮管所一位普通干部。
电白探访崔伟栋
记者近日随市文联的同志来到电白县麻岗镇崔伟栋家中,便被眼前如世外桃源般的幽静所吸引。那宽阔的庭院,一小池水中点缀着假山假石,几只乌龟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一棵老树下,一张简单的桌子,几把塑胶矮椅,便是宾客聚集谈书论道的地方,可见主人的闲情逸致和散淡人生。
如果不经介绍,我们几乎无法从眼前这几位既有镇干部、又有生意人当中认出哪个是崔伟栋先生,因为他既没有书生气,也没有我们想象的该是个知天命或古稀之老先生,满口之乎者也。他看上去约四十岁,衣着考究还挺时髦,红润的脸上浓眉大眼,看样子就不像写书做学问的,随行的一位文联同志说他倒像个事业成功的老板。
他听到哈哈大笑,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声音洪亮,言谈举止间,似有梁山好汉的豪爽率直,又有文人雅士的涵养和谦恭,不禁感慨茂名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据他本人介绍,他是站着写完这15万字《札记》的,常常一站就是一天半天。虽然家有两层楼房,但是卧室兼书房,习惯站着写作,躺着读书。他告诉记者在这部书问世之前,他从未写过任何文章,也未发表过一字半句,至于写《札记》的起因则是他打小就痴迷水浒的缘故,到最后结集成书,也都是很偶然的事情。
十岁看《水浒》,读小学就“摆台讲古”
今年45岁的崔伟栋,是土生土长的电白人,其父亲是位民间艺术雕塑师,专做镇上寺庙里的神像,崔伟栋的绘画基础就是由此启蒙。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大量临摹当时时兴的连环画。
崔伟栋从小酷爱读书探求学问,在许多古典书籍中,尤其对《水浒传》痴迷。十岁时,他从哥哥那里得到一本很破旧的《水浒传》,就把它当宝贝似的似懂非懂地看起来。每看完一章一节,小小年纪的他就在就读的小学操场上讲给同学听,由于他讲得生动,还吸引了高年级的同学,甚至成年人围听。
初中那年,他通过与母亲相熟的售书员购得一套内部发行的《水浒传》,这套《水浒传》便被他日日看天天读,以至滚瓜烂熟。
1979年,崔伟栋因高考落榜,进入镇粮管所工作。他感觉自己从小就做的文学梦破灭,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依然不改。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经过比较,他感觉中国古典文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由此将精力集中放在研读中国古籍书上。直到现在,读古典文学和用钢笔画画一直是他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
出书只是给朋友和自己看
多年来,崔伟栋在读水浒其间,广泛涉略了不少古籍、文献,有正史、稗史、野史、杂记、各种历史演义和古典文学名著等,如《宋史》、《宣和遗事》、《武林旧事》、《梦梁录》、《说唐》等还对明代大学问家李卓吾、金圣叹有关《水浒》的论著作了研究。古籍学识的不断丰富,使他的文学修养不断提升,由此使他对《水浒传》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意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不知是否与长期研读水浒有关,崔伟栋性格豪爽率直,为人谦恭大方有学问,因而也结交了不少朋友,经常聚在他家中的树荫下说水浒论三国。由于他熟读古书,他常常引经据典,纵论古今。朋友都觉他说得有理有义,便劝他把说的写下来。崔伟栋也觉实在,就于2002年开始着手写,到2003年脱稿已有15万字,在朋友的帮助下结集成书取名为《水浒人物札记》。按崔伟栋所说,这书是给朋友和他自己看的。
图文并茂的《水浒人物札记》
书印出后经人引荐给省文联《广东文艺界》编辑郭小宁女士,郭女士读后觉得不错建议正式出版,就推荐给蔡运桂先生,蔡运桂读后“实在出于我的意料”。他首先被作者文笔简练、流畅所折服,评价他对《水浒》人物评述,夹叙夹评,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没有废话,显示其文学评论的功底。并赞扬了作者十分认真的治学态度。认为对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基层行政干部来说,能写出此书已难能可贵。
《札记》共收入作者19篇文章和19幅插图,主要写《水浒》二十多个主要人物,并带出梁山泊众多英雄好汉及三教九流。蔡运桂在序中说到:读过《水浒》,再读《札记》,可加深对这部古典名著的理解,没有读过《水浒》的人,如果没有时间读原著,可节时省力读这部《札记》,则可基本了解《水浒》的概貌,认识那些活灵活现的典型人物。《札记》对二十多位主要人物的坎坷命运、英雄壮举都作了扼要介绍,对其性格特征也作了画龙点睛式论断。许多文章的题目就点出人物的主要特征。作者把宋江、鲁智深、李逵三个人的品格作了这样的区分:宋江的“假”,鲁智深的“实”,李逵的“真”,可谓一字中“的”。
记者看到《札记》中精彩片断片不少,看出作者对《水浒》洞察甚微,他能指出《水浒》中描写不合理的细节。如鲁智深是不识字之辈却能在坐化前写了一篇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余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作者认为这是《水浒》写作的“漏洞”。并认为《水浒》的要义在于晁盖与宋江的矛盾斗争上。从晁盖的一个“反常嘱遗”,揭示宋江是一个政治家、野心家、阴谋家。
《札记》中还能把古典文学中某些细节描写作比较分析,判断其优劣。赞扬《水浒》描写武松打虎的精彩,又批评《水浒》“在描写神怪方面的技巧远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且生硬无奇,味同嚼蜡,显得可有可无”。作者从体裁、实写与虚写等角度分析文学意象的真伪、优劣,显示了崔伟栋扎实的文学评论水平。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札记》作者亲自动手,用工笔画根据特定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展开所创作了19幅插图。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在长篇小说中插图,而多数是小说作者请别人画的,作者亲自插图的也有,但作为一本评论集由作者亲自配图的几乎未见。可见作者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并举,文学评论才能与绘画技巧交融,这在文学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
-
200503270083_28240.jpg
58.2 KB
· 查看: 157
-
200503270083_28241.jpg
70.5 KB
· 查看: 193
-
200503270083_28242.jpg
67.4 KB
· 查看: 182
-
200503270083_28243.jpg
124.9 KB
· 查看: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