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无私和温暖的人
学前班
- 注册
- 2010-03-17
- 帖子
- 68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0
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有人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昨天,山东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杜文宇透露,近期对济南超市食品调查发现,许多孩子“零食不离手”,而这些食品多是通过“有科技含量”的手段,来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但多数消费者显然并不知情。
一瓶奶饮品28种配料让人犯晕
今年6月1日,《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随后杜文宇在山东大学食品专业学生的协助下,对济南超市里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调查。
学生们在市区多家超市的饮品专柜调查发现,多数产品都按规定标注了所使用的添加剂。“但只是标注添加剂名称是远远不够的。”杜文宇说,某品牌的一瓶350毫升奶饮品,共有28种配料,除水、白砂糖、蜂蜜等常见配料,还有双乙酰、单双甘油酯、抗坏血酸钠、乳化硅油等专用名词,有些连专业学生都看不懂。“随便问一名消费者,就说名称拗口看着犯晕。”
杜文宇说,消费者根本不知道陌生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添加剂,对身体是否有害。
为让调查更深入,大三学生崔明浩还以“实习”的名义进入一家蛋糕店工作。“几乎所有蛋糕店都使用蛋糕改良剂,添加剂多达20多种。到了蛋糕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蛋糕,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制作一个蛋糕,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多种添加剂。”崔明浩说。
六成青少年每天“泡”在添加剂里
去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的“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2%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
食品研究所的这次调查也显示,鸡腿、香肠、可乐、汉堡、糖果、薯片、巧克力、冷饮等,是济南青少年最喜欢购买和食用的零食。
调查中,学生们发现,添加色素的食品品种实在是太多了。草莓夹心饼干中压根就没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红色素染出来的;蓝莓蛋糕中当然也没有蓝莓,是亮蓝或靛蓝色素染成的。
杜文宇估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一年约400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大体相当。单吃一种食品,就可能同时吃进去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磷酸盐、香料等20多种添加剂。
每一种添加剂尽管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何,却是未知的。“我们每天都‘泡’在食品添加剂里,该如何跟它们和平共处,恐怕是更现实的考虑。”杜文宇说。
好喝的饮料含石油中提炼的成分
对于一些含有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杜文宇会买来给学生们做试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饮料试验”。
一开始,他在一杯白水中,加入着色剂,水变成
了纯绿色。“这种颜色,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随后,在这杯绿水中加入糖浆让学生品尝,反应是“很甜,根本不能喝”。
杜文宇再向其中加入甜蜜素等三种调味剂及香料,再让这位学生尝。对方往往会大吃一惊:“这样就能喝了,味道不错。”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调味剂。主要用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杜文宇发现,罐头、酱菜、饼干、话梅等均有使用。
过量食用会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还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严重的会出现发炎、溃烂。杜文宇举了一个例子――― 他朋友的孩子今年13岁,上个月因为喝多了含甜蜜素的可乐导致十二指肠溃疡。他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禁用这种添加剂,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该物质。
通过香精来“绑架”婴幼儿的口味
昨天,山大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赵长峰还提到特殊食品的“适口性”现象――― 如婴幼儿奶粉,宝宝这次吃的是某个牌子的奶粉,如果下次妈妈给他喂另一个牌子的,他会拒绝。“这实际上是通过一些香精来实现的,是对婴幼儿口感的‘绑架’。现在所有国内牛奶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这位食品业资深人士考察美国食品后的最大发现是:“中国食品的好吃度已经超过美国了”。这种状况让他“头皮发麻”。
他说,他从事食品行业研究20多年积累的经验是:“某种食品只要你特别喜欢吃,就不符合自然,先停一段时间再说。”杜文宇非常担心,添加剂可能会被滥用。
专家解析 哪些添加剂副作用较小
杜文宇主张食品添加剂信息公开,为让市民看得更明白,他介绍了几种副作用较小的添加剂。
安赛蜜(甜味剂)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
山梨酸钾(防腐剂) 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果胶 阿拉伯胶 卡拉胶(增稠剂)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易升高血糖,甚至导致剧烈的血糖反应。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红曲红(着色剂)可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面等食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糖精钠(甜味剂)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蒙牛黑豆冰糕含13种添加剂
1、2、3、4、5、6、7、8、9、10、11、12、13,仔细数完之后,记者才发现,蒙牛黑豆冰糕居然含有13种食品添加剂,分别为羟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刺槐豆胶、卡拉胶、黄原胶、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谷氨酸钠、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亮蓝、诱惑红。其中各类“胶”就有4种,而调色用的食用色素则多达5种。而在其他类冰糕中,记者也发现了大量色素的存在:和路雪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食用香精、胡萝卜素、香草香精;最贵的八喜纯正牛奶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天然香草抽提物、胡萝卜素;伊利牛奶提子含有瓜尔胶、食用牛奶香精、食用蛋黄香精;雀巢820克装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食用香精6中添加剂。
原来这好看又好吃的冰糕冰激凌靠的全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说香橙味的未必含有橙子,可能就是甜味剂加上日落黄,而蒙牛的一款香蕉味冰糕,还特别标注“含有纯正香蕉酱”作为销售噱头。众所周知,冰糕是孩子们夏天最爱吃的东西,众多色素对这些发育不成熟的身体是否会造成损害?专家表示,这些人工色素原料多是化学成分,虽然国家允许使用在食品当中,但过量使用会伤害肝脏和肾脏,对孩子的身体影响最大。
添加剂标注“遮遮掩掩”
昨天上午,在山东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的固体饮料区,看到不少食品外包装上并未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成分。一包豆奶粉,包装背后只列出了一个简单的配料表,看上去似乎一点食品添加剂都不含,可再瞧瞧摆在旁边的其他品牌豆奶粉,后面却标注着四五种食品添加剂成分。此时你还相信第一包豆奶粉是“干净”的吗?同样的情况在罐头食品区也出现了,这瓶辣酱的包装上没有任何关于添加剂的说明,但旁边的“李锦记”辣酱上则列出了使用氯化镁、消泡剂、谷氨酸钠、等等近十种食品添加剂。说到这里,导购员也有一肚子牢骚呢,“要标注食品添加剂大家就都标注,现在有的全标出来,有的只选几种意思意思,有的干脆一种也不标,都摆在一起很影响销售的。”导购员告诉记者,罐头食品里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那种什么也不标注的明显是在违规,可老百姓却误以为这就是最健康的,反而不去买那些老老实实把成分都标注出来的罐头了。
市民不知有新规
“知道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吗?”昨天记者在两家超市,随机询问了十余名消费者,仅一名消费者表示知道有这个规定,但具体内容并不清楚;所有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了解食品添加剂成分的具体特性。在采访中,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观点分成两大派,主流人群认为,自己非常关心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希望少吃一些食品添加剂,但对于那些专业名词不熟悉,对它们的作用、规定用量等都不清楚。
“这瓶咸菜上标着有脱氢乙酸是什么东西啊?”市民标女士对记者说,她根本不清楚这种脱氢乙酸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个人一天吃多少就算过量了,吃多了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市民李先生则提出来,既然现在的食品里大部分都有食品添加剂,杂七杂八的添加剂会不会过量,长期这样是否对身体产生健康影响呢? [中网资讯中心]
杂牌米+香精"拌出"五常香米"
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据称,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原产地黑龙江五常市,多数大米加工厂都是用别的品种混搭之后,再添加香精,加工出来“五常香米”,甚至稻农就已经在掺假。
今天上午,北京各超市纷纷展开自查,暂未发现被曝光企业的产品。北京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玉泉路市场也进行了自查,发现市场大概只有十多家摊位销售五常大米,产品数量不到整个市场的3%。在检查了进货票、检测报告等后,没有发现被曝光的问题米厂的产品。
市场 杂米加香精拌出“稻花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五常市出产的大米被认为是最好的国产大米之一,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其中,五常“稻花香”更是只有五常才能生长出的一个水稻品种。
但据央视《消费主张》披露,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附近,许多大米都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湖北大米、江苏大米与东北大米进行混合加工的,这样混搭出来的米还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调和米。
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在这里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西安六红福米业有限公司,央视记者看到,一个医用输液管直接插进了加工车间出料口,输液管内流动着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输液管里的液体就是香精,可以让加工出来的大米闻起来有香味。据说加工10吨“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
一瓶奶饮品28种配料让人犯晕
今年6月1日,《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随后杜文宇在山东大学食品专业学生的协助下,对济南超市里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调查。
学生们在市区多家超市的饮品专柜调查发现,多数产品都按规定标注了所使用的添加剂。“但只是标注添加剂名称是远远不够的。”杜文宇说,某品牌的一瓶350毫升奶饮品,共有28种配料,除水、白砂糖、蜂蜜等常见配料,还有双乙酰、单双甘油酯、抗坏血酸钠、乳化硅油等专用名词,有些连专业学生都看不懂。“随便问一名消费者,就说名称拗口看着犯晕。”
杜文宇说,消费者根本不知道陌生的名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添加剂,对身体是否有害。
为让调查更深入,大三学生崔明浩还以“实习”的名义进入一家蛋糕店工作。“几乎所有蛋糕店都使用蛋糕改良剂,添加剂多达20多种。到了蛋糕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蛋糕,奶油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制作一个蛋糕,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多种添加剂。”崔明浩说。
六成青少年每天“泡”在添加剂里
去年,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的“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2%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
食品研究所的这次调查也显示,鸡腿、香肠、可乐、汉堡、糖果、薯片、巧克力、冷饮等,是济南青少年最喜欢购买和食用的零食。
调查中,学生们发现,添加色素的食品品种实在是太多了。草莓夹心饼干中压根就没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红色素染出来的;蓝莓蛋糕中当然也没有蓝莓,是亮蓝或靛蓝色素染成的。
杜文宇估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一年约400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大体相当。单吃一种食品,就可能同时吃进去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磷酸盐、香料等20多种添加剂。
每一种添加剂尽管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何,却是未知的。“我们每天都‘泡’在食品添加剂里,该如何跟它们和平共处,恐怕是更现实的考虑。”杜文宇说。
好喝的饮料含石油中提炼的成分
对于一些含有1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杜文宇会买来给学生们做试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饮料试验”。
一开始,他在一杯白水中,加入着色剂,水变成
了纯绿色。“这种颜色,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随后,在这杯绿水中加入糖浆让学生品尝,反应是“很甜,根本不能喝”。
杜文宇再向其中加入甜蜜素等三种调味剂及香料,再让这位学生尝。对方往往会大吃一惊:“这样就能喝了,味道不错。”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调味剂。主要用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杜文宇发现,罐头、酱菜、饼干、话梅等均有使用。
过量食用会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还会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严重的会出现发炎、溃烂。杜文宇举了一个例子――― 他朋友的孩子今年13岁,上个月因为喝多了含甜蜜素的可乐导致十二指肠溃疡。他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禁用这种添加剂,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该物质。
通过香精来“绑架”婴幼儿的口味
昨天,山大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赵长峰还提到特殊食品的“适口性”现象――― 如婴幼儿奶粉,宝宝这次吃的是某个牌子的奶粉,如果下次妈妈给他喂另一个牌子的,他会拒绝。“这实际上是通过一些香精来实现的,是对婴幼儿口感的‘绑架’。现在所有国内牛奶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这位食品业资深人士考察美国食品后的最大发现是:“中国食品的好吃度已经超过美国了”。这种状况让他“头皮发麻”。
他说,他从事食品行业研究20多年积累的经验是:“某种食品只要你特别喜欢吃,就不符合自然,先停一段时间再说。”杜文宇非常担心,添加剂可能会被滥用。
专家解析 哪些添加剂副作用较小
杜文宇主张食品添加剂信息公开,为让市民看得更明白,他介绍了几种副作用较小的添加剂。
安赛蜜(甜味剂)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
山梨酸钾(防腐剂) 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果胶 阿拉伯胶 卡拉胶(增稠剂)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易升高血糖,甚至导致剧烈的血糖反应。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红曲红(着色剂)可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面等食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糖精钠(甜味剂)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蒙牛黑豆冰糕含13种添加剂
1、2、3、4、5、6、7、8、9、10、11、12、13,仔细数完之后,记者才发现,蒙牛黑豆冰糕居然含有13种食品添加剂,分别为羟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刺槐豆胶、卡拉胶、黄原胶、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谷氨酸钠、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亮蓝、诱惑红。其中各类“胶”就有4种,而调色用的食用色素则多达5种。而在其他类冰糕中,记者也发现了大量色素的存在:和路雪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食用香精、胡萝卜素、香草香精;最贵的八喜纯正牛奶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天然香草抽提物、胡萝卜素;伊利牛奶提子含有瓜尔胶、食用牛奶香精、食用蛋黄香精;雀巢820克装冰激凌含有乳化剂、增稠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食用香精6中添加剂。
原来这好看又好吃的冰糕冰激凌靠的全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说香橙味的未必含有橙子,可能就是甜味剂加上日落黄,而蒙牛的一款香蕉味冰糕,还特别标注“含有纯正香蕉酱”作为销售噱头。众所周知,冰糕是孩子们夏天最爱吃的东西,众多色素对这些发育不成熟的身体是否会造成损害?专家表示,这些人工色素原料多是化学成分,虽然国家允许使用在食品当中,但过量使用会伤害肝脏和肾脏,对孩子的身体影响最大。
添加剂标注“遮遮掩掩”
昨天上午,在山东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的固体饮料区,看到不少食品外包装上并未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成分。一包豆奶粉,包装背后只列出了一个简单的配料表,看上去似乎一点食品添加剂都不含,可再瞧瞧摆在旁边的其他品牌豆奶粉,后面却标注着四五种食品添加剂成分。此时你还相信第一包豆奶粉是“干净”的吗?同样的情况在罐头食品区也出现了,这瓶辣酱的包装上没有任何关于添加剂的说明,但旁边的“李锦记”辣酱上则列出了使用氯化镁、消泡剂、谷氨酸钠、等等近十种食品添加剂。说到这里,导购员也有一肚子牢骚呢,“要标注食品添加剂大家就都标注,现在有的全标出来,有的只选几种意思意思,有的干脆一种也不标,都摆在一起很影响销售的。”导购员告诉记者,罐头食品里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那种什么也不标注的明显是在违规,可老百姓却误以为这就是最健康的,反而不去买那些老老实实把成分都标注出来的罐头了。
市民不知有新规
“知道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吗?”昨天记者在两家超市,随机询问了十余名消费者,仅一名消费者表示知道有这个规定,但具体内容并不清楚;所有被采访者都表示,不了解食品添加剂成分的具体特性。在采访中,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观点分成两大派,主流人群认为,自己非常关心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希望少吃一些食品添加剂,但对于那些专业名词不熟悉,对它们的作用、规定用量等都不清楚。
“这瓶咸菜上标着有脱氢乙酸是什么东西啊?”市民标女士对记者说,她根本不清楚这种脱氢乙酸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个人一天吃多少就算过量了,吃多了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市民李先生则提出来,既然现在的食品里大部分都有食品添加剂,杂七杂八的添加剂会不会过量,长期这样是否对身体产生健康影响呢? [中网资讯中心]
杂牌米+香精"拌出"五常香米"
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据称,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原产地黑龙江五常市,多数大米加工厂都是用别的品种混搭之后,再添加香精,加工出来“五常香米”,甚至稻农就已经在掺假。
今天上午,北京各超市纷纷展开自查,暂未发现被曝光企业的产品。北京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玉泉路市场也进行了自查,发现市场大概只有十多家摊位销售五常大米,产品数量不到整个市场的3%。在检查了进货票、检测报告等后,没有发现被曝光的问题米厂的产品。
市场 杂米加香精拌出“稻花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五常市出产的大米被认为是最好的国产大米之一,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其中,五常“稻花香”更是只有五常才能生长出的一个水稻品种。
但据央视《消费主张》披露,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附近,许多大米都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湖北大米、江苏大米与东北大米进行混合加工的,这样混搭出来的米还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调和米。
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在这里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西安六红福米业有限公司,央视记者看到,一个医用输液管直接插进了加工车间出料口,输液管内流动着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输液管里的液体就是香精,可以让加工出来的大米闻起来有香味。据说加工10吨“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