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CCTV4中文国际频道走进茂名 (1人在浏览)

电白之音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7-11-29
帖子
365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央视摄制组来茂拍摄专题片

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8年06月23日

  时值荔红蝉鸣时节,经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积极策划和协调,央视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执行主编丁樵带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组一行共9人走进茂名,以茂名这块古老、人才辈出的神奇土地为切入点,选取茂名最具特色的荔枝文化、冼夫人文化、俚人风俗等,成立"贡园故事"、"寻找冼夫人故里"、"猜想俚人"(分上下集)三个摄制小组,综合、深入、立体、全景式地进行了拍摄采访,为海内外观众开启一扇直观了解茂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

贡园故事:飞越千年时空的荔枝传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000多年过去了,唐代诗人杜牧这一千古名句至今仍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荔枝这个在1000多年前珍贵无比的贡品,到了今天该流传有多少传奇故事呢?贵妃喜荔枝,缘于高力士,高力士就出生在茂名。《走遍中国》摄制组在茂名拍摄"贡园故事",将向海内外的观众讲述有关荔枝的传奇故事,带观众感受茂名的独特的荔枝文化和荔枝习俗。

杨贵妃喜欢荔枝,但当年久居北方深宫的杨贵妃如何得知南方荔枝的美味呢?她吃的荔枝是不是从茂名进贡的呢?茂名和长安相隔数千里,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把新鲜的荔枝运到长安?

摄制组认为,要证明唐代茂名的荔枝进贡给朝廷,得先证明唐代或者更早的时候,茂名大地上已经出产荔枝。摄制组首先拍摄了《高州县志》、古籍《上林赋》、《西京杂记》关于茂名地区出产荔枝的记载。


古时茂名地区经四川到长安(现西安)约有4500里,用八百里加急运输,也要近6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样送到长安的荔枝还新鲜吗?在我市有个妇孺皆知的传说,祖籍高州的高力士为讨杨贵妃欢心,曾用竹筒子保鲜将荔枝送往长安,七天后,荔枝依然新鲜可口。去年,茂名日报社社长侯六一等人发起了这样一个试验――用竹筒封装、储存荔枝,七天后大部分仍然新鲜,证明当年高力士送荔到长安确有可能。根据摄制组的想法,市水果局从高州曹江运回几根大麻竹,做成大竹筒装进新鲜的荔枝,摄制组饶有兴致地拍摄了这个有趣的试验。

寻找冼夫人故里:寻找冼夫人博大的爱国情怀


茂名是冼夫人故里,但一直以来,关于冼夫人究竟是何处人氏的争论颇多,准确生卒年代和生活地点无从考证。多年来的陆续发现表明,冼夫人主要活动地区在以现茂名为中心的一带。


摄制组遍寻"电白隋谯国冼夫人墓"、"娘娘庙","高州平云山冼夫人军事遗址"、高州冼太庙、长坡旧城冼太庙及城墙等,到现场实地了解冼夫人一生及文化,并现场采访当地老百姓,同时,采访茂名学院李爵勋教授及撰写有关材料的人士,深入挖掘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冼夫人的一生。


摄制组并不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一开始就制造了一个悬念,在电白寻访到一处"冼夫人古墓"――为什么这个墓地现在夷为了平地?其中存在着一个家族怎样的兴衰史及一个民族的消亡史?


唐朝时候,冼冯家族不仅遭到抄家灭族,而且冼夫人、冯宝及其族人的坟墓也同时被平毁了。但电白的冼夫人古墓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冼夫人墓呢?摄制组有关人员说:"这也需要考证,我们也没有确定。但这个墓被破坏说明这很可能与(实际上)这个家族的兴衰有关联,人们在猜测这一点。"


让摄制组感兴趣的是,高州市大坡镇平云山保存有一处大型石构墙体,那里曾被认为可能是冼夫人军事遗址。由于这个古墙体发现至今不过几年时间,目前尚有大部分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古城墙。到底这一墙体是何时修的呢?修来有何用?与冼夫人有没有关系?


6月15日,摄制组怀着这些问题来到高州大坡镇、长坡镇平云山等群山上寻找这一被誉为是"南国长城"的古墙体。驱车走在去寻访古墙体的路上,仿佛要为这个沉睡了千年的遗迹撩开神秘的面纱。


经过了大约3个多小时的赶路后,摄制组终于看到了这一按照古代城墙的式样建造的石构建筑物。城墙外是陡坡,墙内较平缓,墙体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叠而成,规则地设置蛲孔、射击孔等。


丁樵向记者介绍:"冼夫人在高州的一些遗址,如平云山等地方,我们也在推测这是否是冼夫人军事遗址。虽然摄制组经过多方寻找,但随着年代的久远,很可能都无法找到真正的冼夫人故里,能做的定论是,冼夫人故里毫无疑问就是在茂名境内。"

猜想俚人:茂名――曾经俚人生长的乐土


俚人是已经消失多年的古民族。如今,在冼夫人的故里――当时俚人居住的核心区域之一茂名,俚人这个曾经的主人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


据介绍,俚人从东汉兴起,到两晋南北朝及隋唐广布岭南百越地区,直至隋唐,俚人是粤西一带的主人。丁樵介绍说:"俚人是一个少有的民族,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俚人这样,势力曾经很大,但留下的东西却实在太少了,没有和任何一个民族关联,所以有着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俚人是一个没有文字的群体。所以,考古专家只能凭所挖掘到的实物做合理的猜想。"猜想俚人"摄制组靠考古专家提供的强大的线索,走上探寻俚人留下的踪迹的路。


摄制组认为,出土的陶器的装饰纹大多为水波纹,同时,在电白、高州等地都出土有独木舟,所以可以猜测到俚人是一个逐水而居的民族,而且善于驾船。但从摄制组所拍摄到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俚人还处于陶器时代,生活水平还比较原始。出土的陶器等都是隋唐时期所制,工艺较粗糙,而当时中原地区早就从陶器进化到青铜器再到铁器时代了。同一时期同一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既有很原始的陶器,也有很先进的铁器,这说明当时俚人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很大,在两种不平衡的文化冲击下,隋唐时期俚人的文明已经处于快到崩溃的时代。


那么,在粤西大地上居住了一千年的俚人哪里去了?有关专家介绍,俚人消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民族融合。也有专家认为,俚人消失的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一部分到了海南岛,同原住在那里的俚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俚"字和"黎"字同音,黎人可能就是俚人的后裔。另一部分俚人逃往广西,同住在那里的俚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为此,摄制组还要到海南和广西进行拍摄"猜想俚人"的下集。


( 茂名晚报记者 冯小飞)


http://news.china.com.cn/chinanet/07news/c...9.114&port=5757
 
西西..
看完了
觉得茂名也不可思议..
 
希望是没花钱的事
走近走出都一鸟样
没实质作用
最好来问下我们的工资,我们的物价
看看吓死那些记者们
 
你们的工资?
你们的物价?
我只知道物价现在涨得很厉害...
天吖..
 
我为我们茂名有而此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
 
欢迎CCTV-4走进沙琅~~~
 
颠倒历史,糊弄黑白,乱写乱拍。
什么叫俚话(黎话)?高州、广西是不说俚话的。研究历史没有从语言发音去研究,只是没有根据的乱猜。俚语今天依然存在,据林头蔡氏族谱、下洞崔氏、王氏族谱推测,他们祖先在来到电白时候,只是跟俚人融洽了,并没有改变俚语发音,由今天的林头、下洞发音跟福建莆田发音的距离,林头、下洞跟海南琼海的发音距离,可以知道汉人没有改变俚语的发音很多。
如果从语言上推论,高州绝对不是俚人,因为高州人没有俚语的发音。广西也没有俚语发音,而现在的海南黎族也没有俚语发音,只有琼海一带、雷州半岛跟电白的俚语最为接近。发音、用词基本一样。而这些地方跟闽南话的发音接近,但是距离实在太远,基本很难找到相似的地方。如果将俚话归纳为闽南语系,那是很大的错误。以前我也犯这错误,通过实际考察比较,闽南语跟俚语是两回事。
由此推断、汉人文化南下进攻侵略到了高州,将旧电白分为汉人文化、和俚人文化两个区域,形成今天的电白和高州。
福建人也没有毁掉俚人文化,只是融洽到俚人生活当中,形成汉俚相容的文化,但是俚文化的影子今天依然存在。电白人、海南人就是当年的俚人。
他们民风依然强悍,好勇斗狠,这是长年生活在困境中生存形成的基因,这种今天依然在电白人体内。
到广西去拍下集,这不是乱搞吗?那里可以找到半点俚语的踪影吗?
语言才是考古学的活文物。
 
QUOTE(九金 @ 2008年06月24日 Tuesday, 11:28 PM)
颠倒历史,糊弄黑白,乱写乱拍。
什么叫俚话(黎话)?高州、广西是不说俚话的。研究历史没有从语言发音去研究,只是没有根据的乱猜。俚语今天依然存在,据林头蔡氏族谱、下洞崔氏、王氏族谱推测,他们祖先在来到电白时候,只是跟俚人融洽了,并没有改变俚语发音,由今天的林头、下洞发音跟福建莆田发音的距离,林头、下洞跟海南琼海的发音距离,可以知道汉人没有改变俚语的发音很多。
如果从语言上推论,高州绝对不是俚人,因为高州人没有俚语的发音。广西也没有俚语发音,而现在的海南黎族也没有俚语发音,只有琼海一带、雷州半岛跟电白的俚语最为接近。发音、用词基本一样。而这些地方跟闽南话的发音接近,但是距离实在太远,基本很难找到相似的地方。如果将俚话归纳为闽南语系,那是很大的错误。以前我也犯这错误,通过实际考察比较,闽南语跟俚语是两回事。
由此推断、汉人文化南下进攻侵略到了高州,将旧电白分为汉人文化、和俚人文化两个区域,形成今天的电白和高州。
福建人也没有毁掉俚人文化,只是融洽到俚人生活当中,形成汉俚相容的文化,但是俚文化的影子今天依然存在。电白人、海南人就是当年的俚人。
他们民风依然强悍,好勇斗狠,这是长年生活在困境中生存形成的基因,这种今天依然在电白人体内。
到广西去拍下集,这不是乱搞吗?那里可以找到半点俚语的踪影吗?
语言才是考古学的活文物。
[snapback]2290687[/snapback]​

好思路,但“谬论说一千遍就可变成真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做学问的,花功夫去穷根究底是傻子了。
 
QUOTE(txn @ 2008年06月25日 Wednesday, 05:28 PM)
好思路,但“谬论说一千遍就可变成真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做学问的,花功夫去穷根究底是傻子了。
[snapback]2291689[/snapback]​


face3.gif
高州佬最喜欢用这种策略,屡试不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